2025年07月26日发布 | 1439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独创"零"先 循"证"而行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Fastunnel® FAST ICAS技术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中的应用

于亚亮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孙文珂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颅内动脉狭窄目前仍是中国居民AIS的常见病因,多项研究显示有将近一半的AIS患者合并ICAS,所以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因其可明显减少交换次数的便捷性应用于ICAS-AIS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BAS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其支架到位后不仅能够起到常规取栓的作用,还具有独特的远端保护,锚定辅助球囊快速到位,简化手术步骤的作用,故而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结合BASIS技术优势的FAST ICAS技术应运而生!


FAST ICAS (FASTunnel in thrombectomy for ICAS occlusion) 技术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杨鹏飞教授张永巍教授李子付教授张磊教授邢鹏飞教授提出,即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能够与Syphonet®等多种取栓支架相结合,同时利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零交换”技术支架成形。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作为超选微导管,通过微导管首过效应判断局部有无狭窄和血栓。拟行支架取栓时,直接经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释放取栓支架,在取栓支架释放后,通过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扩张近端狭窄段、减少近端狭窄对支架取栓时的限制,减少血栓因刮擦造成的血栓逃逸,必要时利用“零交换”技术植入支架。若微导管首过效应阳性且无需支架取栓时,直接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部位扩张,必要时利用“零交换”技术植入支架。FAST ICAS技术利于急性ICAS闭塞远端血栓快速取出、减少栓子向远端逃逸、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详解

(点击图片/文字阅读原文)


FAST ICAS技术治疗ICAS-LVO操作步骤详解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18岁。



主诉: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安静状态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上肢抬举困难,下肢迈腿费力并摔倒在地,无肢体麻木、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以“急性脑梗塞”为诊断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进食欠佳,近1周以来睡眠一般,大小便尚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有吸烟史,10支/天;其他无特殊病史。



专科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左偏,咽反射正常。右侧上肢肌力5级,右侧下肢肌力5级;左侧上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3级,左侧下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3级;左侧肌张力减低,右侧肌张力正常。Romberg征(不合作),左侧病理征阳性。



影像资料

头颅MRI+MRA:1、右侧基底节区至侧脑室体旁、右侧颞枕顶叶及右侧额叶急性脑梗塞;2、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或长段狭窄。


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双下肢血管超声及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 输送导管

0.014inch 300cm 神经血管导丝

6F 125cm 远端通路导管

加奇生物 Syphonet®取栓支架 4.0*30mm

0.021inch 微导管

加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支架 2.0*15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3mm

手术过程

入院后完善造影:I型弓。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可见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脑膜支向大脑中动脉区域部分代偿。


微导管首过效应可疑“阴性”。


0.021inch 微导管确认真腔,Syphonet®取栓支架 4.0*30mm到位,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锚定作用,上高中间导管。


Syphonet®取栓支架 4.0*30mm到位后经中间导管轻推冒烟,可见支架近端血栓负荷量较大。


运用SWIM技术进行取栓一次。


取栓一次后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且伴有长段狭窄,伴有轻度痉挛。


利用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5mm再次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 4.0*30mm进行远端保护,并利用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5mm进行近端分段扩张。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5mm扩张后血管表现,并给予动脉推注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6ml,观察15min,可见血管较前回缩,遂决定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5mm回收Syphonet®取栓支架 4.0*30mm,并释放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3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3mm释放后正侧位造影。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化验项目。


患者术后查体情况: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未诉不适。查体: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5级,双侧肌张力正常。左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易栓症提示s蛋白减低,考虑患者存在易栓症可能。



 病例总结 



颅内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治疗在国内目前已经历10年春秋,手术方式及步骤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均是在导管单纯抽吸及支架导管抽拉结合基础衍生而来。相对于栓塞病变,ICAS基础上的闭塞开通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前症状相对较轻,通常需要备球囊扩张或释放支架作为补救措施,频繁交换技术增加导丝、导管穿透责任血管风险,从而导致预后不佳。



该病例患者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发病年龄较轻,血管较为平直,术中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操作方便,对于后续需要释放狭窄类支架也可以减少交换,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缩短医患受线时间。



术者简介



于亚亮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

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河南省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洛阳市脑卒中委员会委员

第一作者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及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文章核心论文8篇,其中SCI 1篇

2018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工作,2021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修学习,熟练掌握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术,颅内大血管闭塞急诊取栓术,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支架植入治疗


孙文珂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主治医师

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神经介入方向

河南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脑梗死、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疗

曾于北京天坛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对静脉溶栓、神经介入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