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发布 | 35阅读

Stroke:感染性动脉瘤血管壁核磁随时间的变化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8岁,男童。


因发热伴意识障碍就诊。


其父确诊为Osler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CT及MRI检查显示右侧额颞叶存在2个脑脓肿,双肺多发动静脉瘘。经抗生素治疗并引流脓肿后,术后MRI发现大脑中动脉分支存在2个动脉瘤,血管壁MRI显示两处动脉瘤壁均有强化(图A、B)。


附图展示了采用血管壁(VW)磁共振成像(MRI)随时间观察感染性颅内动脉瘤壁强化变化的过程。红色箭头指示栓塞治疗的动脉瘤,红色三角箭号指示未治疗的动脉瘤。上排(A、C、E) 为VW-MRI(绿色)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棕色)的三维融合图像,其中绿色区域代表强化病灶;下排(B、D、F) 为栓塞动脉瘤的轴位VW-MRI图像。A、B 显示术前状态;C、D 为弹簧圈栓塞术后1周表现;E、F 为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



栓塞治疗后,动脉瘤壁强化呈现先短暂增强(C、D),随后随时间逐渐减退的特征性演变(E、F)。


对其中较大动脉瘤实施弹簧圈栓塞术,较小动脉瘤暂予观察。术后一周血管壁MRI显示:栓塞动脉瘤的瘤壁强化范围和瘤体尺寸显著增加,未治疗动脉瘤未见变化(图C、D);三个月后复查显示栓塞动脉瘤壁强化明显减弱,未治疗动脉瘤仍维持原状(图E、F)。


这种动脉瘤壁强化的减弱可能提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正在治愈。


文献出处

Stroke

. 2025 May;56(5):e135-e136. doi: 10.1161/STROKEAHA.124.050600. Epub 2025 Apr 28.

Changes in Wall Enhancement of an 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 After Coil Embolization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