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发布 | 923阅读
脑肿瘤-脑膜瘤

【病例分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柯超教授团队:额颞眶颧入路左侧海绵窦-眼眶脑膜瘤显微切除术

柯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段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柯超教授团队带来的额颞眶颧入路左侧海绵窦-眼眶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情况

男性,67岁,因“左眼视物模糊4月余”入院。


入院查体:左侧眼球轻微突出,矫正视力0.04,内收障碍


辅助检查:颅脑MRI:左侧鞍旁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44mmx37mmx21m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PWI提示肿块呈低灌注,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块位于左侧海绵窦,累及左侧视神经管、左侧眶上裂,部分突入左侧眼眶内;累及邻近颞部硬脑膜,局部呈结节状凸入硬膜下间隙,邻近颞叶呈受压改变,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左侧前床突、左侧蝶骨大翼骨质破坏。MRA示上述肿块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左侧眼动脉,管腔未见明显变性,管壁尚光整。



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额颞眶颧入路左侧海绵窦-眼眶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术中肿瘤Simpson II级切除,术后左侧面部麻木,左侧上睑下垂,左眼内收障碍,左侧视力较术前好转。术后病理: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脑膜瘤,考虑为非典型脑膜瘤(CNS WHO 2级)。分子检测:TERT基因启动子C228为野生型,C250为野生型;1p缺失19q无缺失;CDKN2A基因缺失阴性。患者术后第7天出院预约术后放疗。



手术过程:

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讨论


海绵窦-眼眶脑膜瘤的手术涉及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目标通常并非简单追求彻底切除肿瘤,而是在最大限度保护神经血管功能(尤其是视力、眼球运动、面部感觉)的前提下,安全地减瘤、获取病理诊断和解除关键结构的压迫(特别是视神经)。


本例脑膜瘤生长以海绵窦为主,经眶上裂延伸到眼眶内,选择额颞眶颧入路,术中打开眼眶外侧壁切除眼眶内肿瘤,硬膜外磨除前床突经海绵窦上壁切除海绵窦肿瘤部分。肿瘤的切除需要注意保护颈内动脉的保护,避免其损伤引起的致命性并发症,同时注意海绵窦内神经的保护。在磨除前床突后扩大开放视神经管并剪开镰状韧带,便于切除肿瘤并对视神经充分减压。动眼神经脆弱,即使解剖结构保留完好,仍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比较细,肿瘤质地硬时保留困难,但多数滑车神经损伤后症状轻微。海绵窦脑膜瘤与神经粘连包裹较多,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都是要力求最大限度的保护。



专家简介


柯超 副主任医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诊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羊城好医生”

● 熟练运用显微镜和内镜技术切除复杂颅脑肿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胶质瘤、颅咽管瘤等),在颅底肿瘤显微及内镜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均主刀完成手术约200台次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3项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euro-Oncology等期刊发表论SCI论文10余篇

● 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及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脑脊膜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段昊 副主任医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临床医学博士,2016-2018年国家公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青年基金等,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多次参加美国及欧洲神经肿瘤会议作学术报告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