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发布 | 128阅读

【风向标|药械】一种智能侧脑室腹腔分流管

脑医汇

达人收藏

01

专利公布号

CN119792663A

02

专利公布日

2025-04-11

03

专利申请人

南京合医道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04

专利发明人

杨溪、吕然博、霍峻峰、巩道友

05

背景

侧脑室腹腔分流管主要应用于各类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中,是一种将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分流到腹腔内,借助腹腔将脑脊液吸收,帮助患者清除脑室内过多脑脊液的一种装置,现有的侧脑室腹腔分流管主要由两段导管(脑室段和腹腔段)、一个分流阀门、一个疏通球囊组成,基于不同型号的分流阀可控制不同的流量和工作压力的原理,使得医生可以根据脑积水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阀门。


具体操作为,侧脑室穿刺后,将分流脑室段导管置入脑室,腹腔段置入腹腔,脑室段导管与腹腔段导管通过单向阀相连,该方案可使脑室内的脑脊液单向流至腹腔,如果分流管堵塞,可通过按压疏通球赛对侧脑室腹腔分流管进行疏通。


现有的侧脑室腹腔分流管虽能较好地完成脑脊液的分流工作,但在临床操作时,脑室腹腔分流管无法实时监测脑室里的压力,一般医生在手术前只能通过腰穿,通过测脑脊液水柱的压力来测量脑室的压力,估计脑脊液的分流量是否合适,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对脑室腹腔分流管的压力进行调节,易发生分流不足或分流过度的问题。

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侧脑室腹腔分流管,包括:内芯引流管,所述内芯引流管的两端均做闭口设计,且该管共分为脑室段、中间段、腹腔段三段,所述内芯引流管的脑室段置于患者脑室内,所述内芯引流管的腹腔段置于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芯引流管的中间段上,用于监测脑脊液的分流量。本发明采用压力监测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相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脑室内的压力,配合流量调节装置对脑脊液的分流量进行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压力监测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相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脑室内的压力,配合流量调节装置对脑脊液的分流量进行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2.本发明采用流量监测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相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流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脑脊液的分流量,配合流量调节装置更为精准地对脑脊液的分流量进行调节同时,还可实时监测脑脊液的分流量与脑室内压力值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3.本发明采用外套引流管和弹管刷相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外套引流管避免内芯引流管直接受到周围组织的挤压而导致引流不通畅的技术问题,同时配合腹部体位变化带动弹簧刷将内芯引流管外侧与外套引流管内侧的较大颗粒排出,保证内芯引流管的通畅,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4.本发明采用电磁铁、上片、下片以及两个卡块相配合的技术手段,当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阻断内芯引流管内的液体流动时,通过电磁铁控制上片和下片相靠近,使得两个卡块夹紧内芯引流管的管体,起到阻断作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能。


图1.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用于展示图1切换视角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用于展示弹簧刷和外套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发明用于展示内芯引流管脑室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 本发明用于展示贮液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 本发明用于展示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 本发明用于展示节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 本发明用于展示本装置获取的数据示意图

图中:100-内芯引流管,200-压力监测装置,300-流量监测装置,400-流量调节装置,500-节流装置,101-贮液囊,102-单向阀,103-外引流槽,104-内引流槽,105-外套引流管,106-外凹槽,107-内凹槽,108-弹簧刷,109-密封盖,301-外壳,302-电控盒,303-第一感应线圈,304-第二感应线圈,305-涡轮转轴,401-孔径变化装置,501-上片,502-下片,503-电磁铁,504-竖轴,505-压缩弹簧,506-卡块。

07

专利文献

请点击二维码查看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风向标专栏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