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神经肿瘤的重要并发症,脑瘤相关癫痫(BTRE)影响约三至六成患者,常见于额叶、颞叶肿瘤,发作机制涉及局部兴奋性增加、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等。
近年来,治疗策略聚焦于避免使用诱导肝酶的传统抗癫痫药物,以减少与放化疗(如替莫唑胺)的相互作用;同时优先考虑耐受性良好、认知影响小的药物。
管理总则
最新研究和指南共识强调:不建议常规预防性用药,除非术后高风险(如大面积皮质切除)。
一旦确诊癫痫,优先选用新型非诱导酶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起始,避免认知功能下降和药物毒性累加。
首选药物——左乙拉西坦
左乙拉西坦为当前国际共识推荐的首选用药:
● 单药起效快,可在术后短期内显著减少发作。
● 不影响肝酶系统,与化疗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
● 认知影响较小,在胶质瘤和脑转移瘤中均有良好疗效。
● 推荐起始剂量每日1000至1500毫克,可根据耐受性调整。
2025年多项荟萃分析已证实其疗效优于传统抗癫痫药,术后发作率显著下降。
次选药物——丙戊酸钠
尽管近年来被边缘化,但丙戊酸钠并非无用:
● 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可能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作用,即具备一定抗肿瘤潜力。
● 可与左乙拉西坦联合用于难治性癫痫。
● 使用时需警惕肝毒性、血小板减少,并监测药物浓度。
● 不建议作为首选单药,但仍具二线价值。
补充药物
1. 拉莫三嗪
适用于发作频繁但进展较慢的患者,尤其适合伴有情绪障碍者。
优点是耐受性好、认知影响小,缺点为滴定速度慢。
适用于单药维持或辅助联合治疗,起始剂量每日25毫克起。
2. 拉科酰胺
近年来在脑转移瘤和胶质瘤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合并焦虑、抑郁者。
静脉剂型适合术后急性发作控制,口服剂型适合维持治疗。
3. 普瑞巴林
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还可缓解神经性疼痛、焦虑症状。
作为单药或附加用药均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唑尼沙胺
证据尚不丰富,但2025年研究提示其在体重控制需求者中效果良好。
亦可作为肿瘤伴癫痫的三线选择。
结语建议
● 左乙拉西坦是首选;
● 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拉科酰胺等为可选替代或联合方案;
● 个体化决策应结合肿瘤类型、肝肾功能、认知需求及药物相互作用。
最新证据表明,合理联合多药、避免过度用药、配合抗肿瘤治疗与心理干预,是提高BTRE控制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