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过去由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受限于技术与材料的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动脉瘤病变。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其采用先进的材料与精密制造工艺,不仅在设计上更加贴合人体血管的生理结构,还通过优化的材料选择,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与耐久性。这种创新的支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血管环境中稳定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脑医汇-神介资讯平台联合聚芯医疗科技公司焕新推出“聚汇医声”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专栏,旨在分享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嘉教授带来的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后交通段多发动脉瘤,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患者:男性,70岁。
现病史:因脑梗死在外院行头颈部CT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合并C7段动脉瘤,复查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良好,为求颅内动脉瘤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血压200/100mmHg,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稳定。脑梗死病史3年,遗留左侧肢体无力,同期行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他汀类药物。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
①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血流通畅,支架内轻度再狭窄,海绵窦段小夹层动脉瘤。
②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40%狭窄。
③后交通动脉粗大,其背侧宽颈动脉瘤,大小约3.39mm×2.35mm,瘤颈宽约3.61mm,局部载瘤动脉多发不规则微小隆起。
④虹吸弯段内侧扁平状动脉瘤,3.47mm×4.05mm,瘤颈宽约2.86mm,从床突上段、虹吸弯段至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呈“S”型扭曲,大脑中动脉M1段、颈内动脉末端、床突上段、虹吸弯段、海绵窦段近后膝部管径分别约2.14mm、3.14mm、3.92mm、4.61mm、5.19mm,长度跨度约31mm。
手术适应症:
男性患者年龄小于国人平均年龄78岁;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背侧,受血流直接冲击;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手术预案:
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按测量数据选择J-Tube™ 5mm*20mm)。
90cm 6F 长鞘
5F多功能造影管+泥鳅导丝
6F 115cm 中间导管
0.014" 微导丝
0.027" 微导管
J-Tube™ 5mm*20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90cm 6F 长鞘在5F多功能造影管和泥鳅导丝引导下小心通过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至颈段,6F 115cm中间导管上高至海绵窦段建立通路,微导丝引导27微导管小心通过两枚动脉瘤瘤颈到达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J-Tube™ 5mm*20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轻松推送到位,从M1段中段开始释放,稳定系统张力回退支架微导管,支架头端张开欠佳,释放至后交通段轻轻推拉调整,支架头端张开回落至M1起始部,继续保持张力回退微导管,支架中段逐渐打开,继续释放至虹吸弯段受血管走行影响支架后段张开不佳,全部释放完毕,沿支架系统回送支架微导管,支架尾端和后段完全张开。
即刻造影显示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全段充分打开、贴壁良好,常规微导丝成绊支架内按摩并引导支架微导管通过支架内至大脑中动脉M1段,促进支架进一步张开贴壁。
正侧位造影减影像和非减影像以及三维重建提示支架头端位于颈内动脉末端骑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开口,尾端落在虹吸弯段下方,两枚动脉瘤瘤颈均覆盖,支架全段充分张开、贴壁完全,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良好,造影晚期可见后交通动脉背侧动脉瘤瘤囊内造影剂滞留。
1.国产聚芯新一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J-Tube™开创性使用新材料DFT钴铬包芯铂丝编织,表面处理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末端球化设计无需头端“小翅膀”结构即可使其输送更顺畅。
2.适应症广泛,适用于更宽泛的血管条件,适用范围包括颈内动脉(岩骨段至末端)与椎动脉,载瘤动脉直径在2.0-5.8mm之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动脉瘤术后1年随访达到Raymond-1级占比为87.2%,达到Raymond-1&2级占比为91.41%,优于同类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3.聚芯新一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J-Tube™的首次使用体会良好,尽管支架受到虹吸弯段局部血管立体结构扭曲影响,支架后段初始释放打开欠佳,经全部释放后轻轻回送支架微导管适度推挤按摩支架后段即完全张开,该器械的整体透视显影性能、推送顺应性能以及径向支撑性能到核心的血流导向作用表现优异。
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副教授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陕西卒中专科联盟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
陕西卒中专科联盟颈动脉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
陕西省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神经血管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研究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研究者;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