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发布 | 1086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自定义

独创"零"先 循"证"而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在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中的应用

徐正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首款同时具有球囊扩张和器械输送适应证的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采用“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1步完成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球囊后扩张全过程,相比传统手术减少10次交换步骤。引领“零交换”技术,减少器械交换,简化操作步骤,减少透视时间,减少造影剂剂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开创ICAS血管内介入治疗新时代!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56岁。



主诉:因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1月余,于2025年05月08日09:02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余前因大脑中动脉狭窄在我科行头部经皮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近来头晕,休息后可缓解,无头痛,无心悸、胸闷,无恶心、呕吐,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收入院,患者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变化。



体格检查:T 36.5℃,P 94次/分,R 20次/分,BP 108/71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正常,自主体位,表情自如,正常面容,神志清楚,步态正常,语言清晰,查体合作。脊柱正常生理弯曲,无畸形、压痛、叩击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肩部疼痛,活动度稍受限,关节活动度正常,颜面、双下肢无水肿,无静脉曲张。





初步诊断


大脑中动脉狭窄

鉴别诊断

1.脑血管畸形:一般病人年龄较轻,病变多在大脑外侧裂、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出血前常有头痛、癫痫发作及进行性肢体肌力减退、智能减退、颅内血管杂音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多无脑神经麻痹的表现,DSA检查可鉴别。


2.高血压性脑出血: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史,突然发病,意识障碍较重,可有偏瘫。失语为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丘脑区。CT表现为新鲜血肿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病变,密度均匀一致,边缘锐利,大的血肿有占位效应。MRI表现在急性早期难于和正常组织区别。在急性期加权像血肿仍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较低信号。在亚急性期T1加权像上表现为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高信号强度影像,血肿中心T2表现为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高信号强度影像,但是迟于T1加权像,在慢性期随时间推移,T1加权像信号较亚急性期逐渐降低,最后与脑脊液信号相同。T2可见血肿周围低信号强度含铁血黄素环带。


3.烟雾病:年龄多在10岁以下及20~40岁,儿童常表现为脑缺血性症状伴进行性智能低下,成人多为脑出血性症状,但意识障碍相对较轻,脑血管造影可见颅底特征性的异常血管网,以资鉴别。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加奇生物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 1.5*9mm

加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1.5*15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8mm

200cm 微导丝 

手术过程


第一次治疗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检验,行脑血管造影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周围增生血管形成,前交通动脉开放,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通过软脑膜支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CTP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不足。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降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第二次治疗



出院后5个月余,患者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并渐加重,再次入院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较前加重,M2段重度狭窄,给予M1狭窄处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 1.5*9mm扩张,观察20分钟,血流通畅,术毕,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对症治疗。



第三次治疗



一个月后复查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部重度狭窄伴远端双腔症-考虑夹层,M2段重度狭窄,拟给予M1及M2段狭窄处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1.5*15mm扩张,并释放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8mm。


复查造影:


使用200cm 微导丝引导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1.5*15mm缓慢超选狭窄部位,通过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造影确定在真腔内,通过压力泵缓慢充盈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1.5*15mm


造影发现狭窄部位改善明显,前向血流恢复。


因考虑到两处狭窄,选择合适的颅内血管支架,经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缓慢释放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8mm,覆盖两处狭窄。


复查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充盈良好,两处狭窄处扩张满意,双腔症消失,无造影剂外渗,术毕。出院时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楚,四肢活动自如。



 病例总结 



中年男性,诊断明确,行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效,因血管重度狭窄伴周围血管增生,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分段治疗,改善血流,降低高灌注出血风险,效果满意。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采用“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显著简化颅内支架植入流程,提升操作效率与安全性,特别适用于重度狭窄和复杂病变的快速精准治疗。



术者简介



徐正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全国百佳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云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国首尔江南圣母医院学习。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栓塞以及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脑血管复合手术等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论文4篇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