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编: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执行主编:赵开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题目:
一例特殊前循环串联病变的取栓策略。
摘要:
67岁女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8.5小时。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不规律服药。术前NIHSS评分为4分,CTA和CTP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近端抽吸,远端BASIS技术下抽拉结合取栓,术后脑血流达到mTICI 3级。本病例提供了特殊前循环串联病变的取栓策略。
Abstract:A 67-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left-sided numbness and weakness for 8.5 hours. She had a 5-year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was not taking medication regularly. The preoperative NIHSS score was 4. CTA and CTP showed severe stenosis of th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t the ophthalmic segment, occlusion of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1 segment, and hypoperfusion in the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Thrombectomy was performed with proximal aspiration and distal Basis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pulling and thrombectomy. Postoper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eached mTICI grade 3. This case provides a thrombectomy strategy for spec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tandem lesions.
关键词:轻型卒中 串联病变 BASIS技术
前言
机械取栓术已成为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LVO所致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是否应该接受血管内治疗,2024版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示:对于发病24小时内的LVO所致急性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若合并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进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C级证据,弱推荐)。对于急性轻型卒中患者,是否行血管内治疗,仍存在诸多质疑,需个体化治疗。
病史简介
患者:67岁老年女性。
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8.5小时。
现病史:患者约8.5小时前(17:00左右)突发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左上肢抬举费力,左下肢行走不能,伴言语不清,当地医院颅脑CT排除出血后给予TNK溶栓治疗,但是症状反复发作,最重时左上肢完全不能抬举,意识嗜睡,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5年,不规律服药,血糖控制水平不详。
查体:神志清,言语欠流利,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4级,入院时NIHSS评分4分(面瘫1分、左上肢1分、左下肢1分、言语1分)。
初步诊断:1、急性脑梗死;2、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3、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4、糖尿病。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岛叶新发梗死。
头颅CTA+CTP:
CTA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CTP示:右侧大片缺血半暗带
治疗策略
1、患者无房颤病史,症状反复发作,NHISS评分4分,初步考虑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
2、但是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明显血栓征,不排除颈内动脉眼段原位血栓形成后逃逸到右侧大脑中动脉。
3、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疑似血栓征,具体手术方式需要脑血管造影进一步确认。
手术治疗
麻醉方式:全麻。
治疗策略:
1、颈内动脉近端抽吸
2、BASIS技术支撑下大脑中动脉SWIM技术取栓
材料:
1、8F股动脉短鞘
2、鹤泰6F-90cm支撑导管
3、普微森5F 125cm抽吸导管
4、Rebar-18微导管
5、ASAHI INTECC Neurovascular Guide Wire 300cm微导丝
6、NeuroHawkPass 21取栓支架
7、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2.5mm×15mm
设备:飞利浦 双臂DSA
操作过程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明确病因,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海绵窦段全程血栓影,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上干栓塞。
持续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泥鳅导丝内衬下裸奔5F 125普微森中间导管到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再缓慢回撤中间导管直至注射器回血良好,抽吸两次,可见大量血栓抽出,再次复查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海绵窦段血栓消失。
右侧大脑中动脉取栓,将微导管到位后手推造影在血管真腔,双路图确认血栓远近端,将NeuroHawkPass 21取栓支架释放在准确位置后,复查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仍重度狭窄。
考虑到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栓首选SWIM技术取栓,但是颈内动脉眼段重度狭窄,中间导管过狭窄段成功几率不大,为提高一次再通率,应用BASIS技术,沿着NeuroHawkPass 21取栓支架导丝将DIVEER 2.5-15颅内球囊到位狭窄段,精确定位后,缓慢球囊扩张至6atm后,维持2分钟后,缓慢撤除球囊压力,在压力降至1atm时,将中间导管穿梭过狭窄段到位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抽拉结合一把通。
中间导管回撤至颈内动脉末端时,至注射器回血良好,遂不再撤除中间导管,将微导丝到位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后,缓慢回撤中间导管到狭窄段以下,在持续替罗非班泵入的情况下,动态观察5、10、20分钟,颈内动脉血流通畅,mTICI分级3级,遂撤除系统,手术结束。
术后与随访
术后1天复查颅脑MRI检查示:右侧岛叶、顶叶新发脑梗死,NHISS评分2分(面瘫1分、言语1分),术后90天复查颅脑CTA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重度狭窄,NHI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继续规律口服双抗治疗。
讨论
1、取栓指证:患者术前症状反复发作,并且有糖尿病病史,低NHISS评分,貌似不符合取栓指证,但是颅脑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可疑血栓形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形态符合栓塞病变,造影证实患者发病机制为特殊前循环串联病变类型。
2、取栓技术:患者为串联ICAD病变,NeuroHawkPass 21取栓支架导丝可以容纳球囊扩张导管的进入,应用BASIS技术,并在球囊穿梭下将中间导管跨过狭窄段,最大程度减少出现夹层及血栓逃逸风险。
3、低NHISS评分患者是否行取栓治疗,首先取决于患者是否为轻型致残性卒中,对于致残性卒中,应更加积极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发现潜在加重风险,早干预,早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患者,24小时内NHISS评分增加≥4分,也是积极行手术治疗的指证。
4、对于ICAD病变,ANGEL-REBOOT试验未能证实补救性支架置入患者术后90天mRS评分优于未行支架置入患者,所以急性期是否支架置入仍未有更有利的证据。结合此患者,本中心对于替罗非班的应用,是在行多模CT检查,初步确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到达导管室后即可应用,且在球囊扩张时,选择缓慢扩张,持续1分钟,再缓慢回撤,持续1分钟,最大层度上减少了斑块的回弹及夹层的发生,从而避免了支架置入。长海医院牵头的ICAS LVO-MT RCT试验正在进行,期望后期可以给予急性期是否支架置入提供更多参考建议。
学习要点
1、多模CT检查是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检查,特别是低NHISS评分患者避免漏诊大血管闭塞的常用路径。
2、对于串联病变、ICAD病变,BASIS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流程,避免血栓逃逸。
3、神经介入器械发展迅速,使得手术流程大大简化,但是准确识别病变性质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持一颗敬畏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专家点评:易婷玉教授
1、轻型卒中伴大血管闭塞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临床上并不少见,大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既往的研究提示越近端的血管闭塞、闭塞的程度越长,灌注检查若低灌注的体积大于50ml,TOAST分型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性越高。
2、轻型卒中伴大血管闭塞及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否可以使轻型卒中伴大血管闭塞获益仍不明确,既往的研究显示若存在灌注错配的患者可以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同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进行挽救性血管内治疗其功能预后优于没有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合并远端栓塞:BASIS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合并远端血栓的病例,可以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术式。
点评专家简介
易婷玉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内介入科科室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助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协作组组长;福建省海峡卫生交流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理事;漳州市医学专家协会康复委员会委员;主持4个省部级课题,在研经费超1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8篇,累计影响因子达40余分,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8分;多次获得全国神经介入比赛大奖;获得2022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予“中国神经介入十佳手术医师”;获得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指导专家简介
张利勇
聊城市人民医院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赴欧洲圣帕尔滕医院(St.Polten)神经中心交流访问。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督查专家,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出血性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AIS领航计划项目”全国讲师,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常委、副秘书长,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水城英才、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山东省卒中学会脑血管介入与手术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术者简介
张萌
聊城市脑科医院
聊城市脑科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聊城市卒中学会急诊救治学会秘书。主要从事血管神经外科的研究和应用,获得山东省医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两项,山东省老年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及核心期刊杂志论文6篇。
点击上方图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