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选编译」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张雨杭编译,为大家带来《跨血栓平均动脉压梯度——评估AIS取栓过程中侧支循环强度的新技术》,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圣文森特慈善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的Amit Chaudhari等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跨血栓测压技术,用于评估取栓前的侧支循环程度,相关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mit Chaudhari,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4 Sep 27:15910199241286547. doi: 10.1177/15910199241286547】
侧支循环程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结果与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但如何准确、定量地评价侧支循环强度尚没有公认的方法,限制了侧支循环状态的临床应用。美国圣文森特慈善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的Amit Chaudhari等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跨血栓测压技术,用于评估取栓前的侧支循环程度,相关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本案例报道了2例患者,1例为左侧M1段闭塞的64岁女性患者,1例为左侧P1段闭塞的81岁男性,静脉注射替奈普酶后,急诊行机械取栓术。
术中跨血栓测压技术概念如图1所示,取栓前使用Rebar18等微导管连接动脉压力传感器,使用桡动脉压进行波形矫正,分别测量血栓远端和近端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使用(MAPproximal-MAPdistal)/MAPdistal*100%计算MAP梯度。
图1. 跨血栓平均动脉压梯度概念示意。
两例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跨血栓平均动脉压梯度,如图2所示,患者1血栓远端MAP 20mmHg,波形稳定,左桡动脉压120/58mmHg,MAP 83mmHg,血栓近端MAP 60mmHg,波形稳定,左桡动脉压145/71mmHg,MAP 101mmHg,故患者1的平均动脉压梯度为66.7%。如图3所示,患者2血栓远端MAP 3mmHg,血栓近端MAP 97mmHg,平均动脉压梯度为96.9%。两例患者首次取栓均实现完全再通(TICI 3级),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患者1由NIHSS评分11分改善至1分;患者2由NIHSS19分改善至8分。
图2. 患者1的术中造影及跨血栓测压结果。
图3. 患者2的术中造影及跨血栓测压结果。
术中跨血栓平均动脉压梯度测量简单、可靠,易于推广,可以适用于各种血栓类型与不同血管位置的检测。进一步研究应着重于进行大队列验证,确定术中跨血栓平均动脉压梯度测量的普适性,明确MAP梯度阈值,提高取栓成功率。
点击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张雨杭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