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发布 | 1122阅读
脑肿瘤-生殖细胞肿瘤
小儿-儿童肿瘤

【病例分享】姜涛主任医师:神经内镜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2):生长性畸胎瘤综合症

姜涛

天坛

达人收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姜涛主任医师带来的:神经内镜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2):生长性畸胎瘤综合症,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简介


主诉:男,10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年,头痛2月,化疗后肿瘤增大。


现病史:患儿1年前因右眼视力下降外院诊断为“脱髓鞘疾病”;2月前头痛,发现松果体占位,血HCG12.55mIU/ml,AFP 166.6ng/ml,当地医院VP分流,CARE方案化疗2次,肿瘤增大,放疗科给予放疗;来我院门诊就诊,建议终止放疗,给予手术。


查体:神情,双眼活动不协调,复视,双眼上视略差,左手抖动。


血液:HCG<0.1mIU/ml,AFP 6.35ng/ml。


术前影像学



患儿就诊1年前的CT&MRI(松果体未见明显病变)。



2月前头痛发现松果体病变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血HCG12.55mIU/ml, AFP 166.6ng/ml),当地医院给与脑室腹腔分流术。



CARE化疗2个疗程后,肿瘤增大,诊断为“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于当地放疗,其后来我院就诊,转我院继续治疗。



术前诊断



三室后占位,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


治疗计划



准备行手术切除肿瘤,入路:神经内镜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


手术入路和手术视频


1.患儿左侧卧位,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肿瘤质地大部韧,血供丰富,钻入右侧丘脑,逐步分离,最后全切肿瘤。


2.手术后患儿恢复顺利,手术后手抖症状立即缓解;术后10天左右出院,有轻度颅内感染,无脑积水、行走困难、眼球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3.手术后病理: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以未成熟畸胎瘤为主,局灶见极少许胚胎癌和生殖细胞瘤细胞。


4.手术中体位和手术后复查图片:



点击二维码查看手术视频


治疗个人体会


1.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通常对化疗和放疗敏感,但是其中的畸胎瘤成分则不敏感,在辅助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成熟畸胎瘤成分可能会加速生长,在核磁上保持为具有特征性蜂窝状外观的稳定残留肿块,而肿瘤标志物AFP或β-HCG则反常地减少或正常化。这种罕见的现象称为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growing teratoma Syndrome,GTS)。

2.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特点包括:(a)先前升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化;(b)化疗期间或化疗后肿瘤增大;(c)除畸胎瘤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

3.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在纯生殖细胞瘤患者不发生,均发生在非生殖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如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少部分来自卵黄囊瘤。在整个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为5%-10%左右。男性发病率更高(约占85%),松果体区更易发生(约占65%-87%)。

4.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切除。切勿放疗或者伽马刀治疗;切除术后应恢复生殖细胞肿瘤原有治疗计划。

5.儿童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宜首选内镜三脑室底部造瘘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应作为第二选择。

6.采用神经内镜,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相比传统显微镜切除手术,在出血控制、肿瘤全切程度、手术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可以避免视野缺失、癫痫、短期记忆障碍等并发症。


专家简介


姜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师从于医学泰斗王忠诚院士,擅长儿童及婴幼儿颅脑肿瘤、血管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擅长结节性硬化症等合并癫痫的手术治疗,加拿大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医院、美国Texas Children Hospital小儿神经外科访问学者

● 参编参译《王忠诚神经外科学》、《RHOTON神经解剖学》、《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与临床》等多部著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科研发展专项等多项课题,Neuro-Onc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

●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生殖细胞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脑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结节性硬化症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于Cell Reports Medicine、Neuro-Oncology、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儿童脑肿瘤相关工作获202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度第四届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