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67岁,女性。
主诉: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瘤5月余。
现病史:5个月前因头晕就诊于外院,头颅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5-6段交界区结节状突起,考虑动脉瘤,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无力、抽搐,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替格瑞洛片60mg bid,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 qn”治疗,现仍有头晕,焦虑不安,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发病以来,精神稍差,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高血压病病史,13年前因“子宫异常出血”行“子宫切除术”;11年余前因“盲肠炎”行手术治疗;分别于10年前、8年前行“双眼白内障手术”。
查体: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言语不清,无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四肢无畸形,肌力5级。NIHSS评分:0分,mRS评分:5分。脑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PHASES评分):5分。
术前影像
02
术前影像
3D旋转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囊性动脉瘤。
术前分析
患者因动脉瘤焦虑不安
路径良好
锚定距离短,需密网支架合适选型,定位精准
术前测量
远端载瘤动脉直径:2.18mm
近端载瘤动脉直径:3.32mm
覆盖长度:25mm
动脉瘤瘤颈宽度:3.3mm
治疗方案
介入栓塞,选择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
术中使用材料:
8F 90cm长鞘
6F 115cm中间导管
0.014" 200cm微导丝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4.1mm*25mm,4个球囊
03
手术过程
微导丝、微导管到位
到位过程,未成袢。微导丝携微导管到位远端。中间导管尽量上高,提供支撑和稳定。
Lattice输送到位
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段,Lattice随微导管顺利到位。
Lattice释放
回撤微导管释放Lattice头端,原位释放,完全打开第一个机械球囊后,以推支架为主,支架在透视下顺利打开,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最后撤出Lattice输送系统,使用微导丝促进支架进一步贴壁。
术后即刻造影
动脉瘤内可见少许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血流正常,各分支血管通畅。
总结体会
Lattice在释放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操作便捷性:其释放机制设计对于新术者而言相对简单,可实现精准的原位释放,显著降低了学习曲线。
Lattice是钴铬合金材质,径向支撑力强,血管壁贴壁良好,这种优异的贴壁性能有效减少了支架两端常见的"鱼嘴"现象,从而降低了支架移位和边缘再狭窄的风险。
Lattice创新性地整合了机械球囊,辅助支架在术中更优异的表现;相较于其他传统支架产品,Lattice在径向支撑力与柔顺性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显著提高了通过迂曲血管的能力。
术者简介
陈清亮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影像科主任,脑动脉瘤微创诊疗中心主任
硕士研究生毕业,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介入医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物理医学会急危重症分会常务委员
1996年从事放射介入手术,独立完成介入手术超过5000台次,近年专注于复杂脑动脉瘤的微创诊疗方面的研究
主持省级科研立项4项,获河南省医学科技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篇,主编本专业专著3部
申猛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神经介入组长
从事影像诊断及放射介入诊疗10余年,在神经介入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任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协会糖尿病足诊断及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普协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
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
张流通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级临床专业硕士,导师陈清亮主任医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脑动脉瘤微创诊疗中心成员。发表专业论文2篇,参与省级科研1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