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发布 | 262阅读

【风向标|技术】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

脑医汇

达人收藏

01

专利公布号

CN120071737A

02

专利公布日

2025-05-30

03

专利申请人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04

专利发明人

郑鹏锋、魏德

05

背景

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术通过微创、精准的特点,显著改善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尤其适合深部血肿和高危人群。为了医生在手术中更熟练的操作,则需要医生在前期进行大量训练,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技术。


如公告号为:CN115547167B的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模型包括模拟头颅骨,模拟头颅骨的内部颅腔填充有模拟脑组织,模拟脑组织内包裹有模拟血肿,模拟脑组织表面形成有仿照人体大脑组织的天然沟裂,天然沟裂包括脑纵裂、脑侧裂、脑额裂中的一种或多种,模拟头颅骨开设有供于手术的颅口。该申请制作的模型可以适用于训练配合大脑天然沟裂结构如脑额裂、脑侧裂、脑纵裂的暴露空间进行血肿清除的手术,可以模拟从天然沟裂位置作为手术入口路径深入模拟脑组织的内部,同时该申请模拟脑组织的弹性较高,可以满足手术仪器轻微掰动以大面积暴露天然沟裂表面的效果,避免发生断裂。


上述训练模型在进行开孔后的血肿清除训练后,基本就会废弃,无疑是加大训练模型的支出,而脑血肿清除手术中,需要对非手术局域进行遮挡避免被污染,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范围有限,且上述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真实的操作情况,而规范训练能够提升术者的精准性。

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用模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包括头颅骨,所述头颅骨的上侧设置有顶部盖骨,所述顶部盖骨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定位栓,所述头颅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内侧设置有遮挡组件,所述头颅骨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定位杆,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头颅骨两端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侧活动设置有扭块管。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通过整体的配合使用,采用拼接的方式,方便对头颅骨内部其它脑补结构进行布局以及对顶部盖骨进行更换,实现模拟手术中物理屏障阻隔手术区与患者其他部位,提升操控熟练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顶部盖骨通过若干组定位栓插入头颅骨上侧的对应定位孔中,再通过两侧的U型齿条对应两组定位件进行定位,所以通过旋转两侧的扭块管,可拉伸四组弹力拉片,而扭块管则可以带动连接轴、齿轮进行旋转,驱动上侧的U型齿条向外进行滑动,离开定位件上侧,解除对其定位的限制,此时便可将顶部盖骨从头颅骨上侧取下进行更换,方便对开孔后的顶部盖骨进行更换,另外采用拼接的方式,方便对头颅骨内部其它脑补结构进行布局,以及每次训练后只需要对顶部盖骨进行更换,大大降低训练模型成本输出。

● 通过按压两组的扭块管向固定管方向移动时,由套轮带动套环、活动齿环沿着活动口移动,从而使活动齿环与固定齿环分开,此时定位片、固定齿环脱离活动齿环的定位,便可转动定位片以及推动开孔环在滑口中滑动,实现开孔环对应顶部盖骨外侧不同位置,适配不同患者需要清除血肿的位置以及角度。

● 将前后侧若干组挂钩分别挂至两组定位杆中,而挂钩拉出的位置可遮挡在头部不需要进行操作的位置,而橡胶滚轮具有很好的弹性,贴合在头颅骨的外侧,所以在顺时针转动调整定位片的位置时,橡胶滚轮会贴合头颅骨滚动,带动弧形弹簧、胶管旋转,而弧形弹簧、胶管的弹性结构可满足弧形结构的带动,对前侧的遮挡布进行卷收,而后侧遮挡布则会被展开进行前后侧的遮挡,而开孔环移动时,两侧设置的波纹挡片则分别对两侧进行遮挡,从而实现模拟手术中物理屏障阻隔手术区与患者其他部位、周围环境的接触,减少术中细菌或污染物侵入,同时提升手术者的操控熟练度,以及遮挡非相关区域后,医生可聚焦于切口及血肿位置,且该遮挡结构可重复使用,减少支出。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的控制组件与遮挡组件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的控制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训练模型的遮挡组件局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07

专利文献

请点击二维码查看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风向标专栏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