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发布 | 570阅读

【精选编译】近端和远端中等血管闭塞性卒中血栓切除术后优良再通与成功再通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比较:一项多国研究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邵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近端和远端中等血管闭塞性卒中血栓切除术后优良再通与成功再通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比较:一项多国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放射科Vivek Yedavalli等研究者旨在阐明在接受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的MeVO卒中患者中成功再通(mTICI 2b)与良好再通(mTICI 2c–3)的预测因素和结局,结果发表在2024年10月的《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Vivek Yedavalli, et al.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024 Oct 25. doi: 10.1161/svin.124.001421】



研究背景


由中等血管闭塞(medium vessel occlusions,MeVO)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和管理面临重大挑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放射科Vivek Yedavalli等研究者旨在阐明在接受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的MeVO卒中患者中成功再通(mTICI 2b)与良好再通(mTICI 2c–3)的预测因素和结局,结果发表在2024年10月的《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杂志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包括北美、亚洲和欧洲的37个中心的多国研究并分析了2017年9月至2023年7月期间MAD-MT(Multicenter Analysis of Distal Medium Vessel Occlusions: Effect o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登记的数据。该研究纳入了MeVO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MT治疗后达到mTICI 2b-3的患者(接受或没接受静脉溶栓)。



研究结果

在1463例成功再通(mTICI 2b-3)的患者中,523例实现了mTICI 2b再通,940例实现了mTICI 2c-3。与近端MeVO血管闭塞相比,远端闭塞表现出更好的再通可能性(OR 1.58; 95%CI 1.17-2.15; P=0.003)。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与良好再通的可能性相关(OR 1.67; 95%CI 1.07-2.59; P=0.018)。与mTICI 2b患者相比,实现mTICI 2c-3再通的患者初始NIHSS评分较低,术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90天有利结果的百分比较高。然而,90天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图1. 患者选择流程。


表1. 成功再通(mTICI 2b–3)的近端和远端中等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良好再通(mICI 2c-3)的预测因素。


图2. MeVO卒中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良好再通预测因素的森林图。


表2. 安全性和功能结局。


图3. 再通组90天mRS评分结果(mTICI 2b vs mTICI 2c–3)。


表3. 使用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的未调和调整后的效应估计。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成功再通(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mTICI 2b-3)的MeVO卒中患者中,远端闭塞和心源性栓塞发病机制中实现良好再通(excellent recanalization)(mTICI 2c-3)的可能性更高。与mTICI 2b相比,MT后mTICI 2c-3评分与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肯定了在MeVO卒中患者中优异再通(excellent recanalization)优于成功再通(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以上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彩蛋!脑医汇AI怎么看?





点击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邵将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刘斌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655内容1176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