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发布 | 100阅读

【风向标|药械】一种植入式选择性脊神经根刺激系统

脑医汇

达人收藏

01

专利公布号

CN119236307A

02

专利公布日

2025-04-15

03

专利公布日

2025-04-15

04

专利申请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05

专利发明人

倪兵、朱宏伟、杜涛、杨豆、祖伟、卢光、王云鹏

06

背景

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由于损伤节段远端脊髓与上位中枢连接中断,大脑无法有效地将运动指令传递到下肢的肌肉,导致肌肉无力或完全瘫痪,长期缺乏运动和神经支配会导致下肢肌肉逐渐萎缩,进一步削弱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近年来,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脊髓除了上下行的运动感觉传导功能外,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功能,这为高位脊髓损伤后,刺激低位脊髓促进其支配节段肌肉群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脊髓电刺激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脊髓损伤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已经有研究尝试采用传统脊髓硬膜外电刺激的硬件设备来刺激脊髓,但其严重依赖于电极的放置位置,即放置位置的偏差会使得装置难以刺激到目标区域。进一步地,刺激电极与脊髓和背神经根之间存在不同厚度的脑脊液,因而现有的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技术存在可靠性差、患者体位影响大、耗电量高等缺陷,即现有技术无法精准有效地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截瘫下肢功能恢复,如下肢步态障碍。

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选择性脊神经根刺激系统,其包括:刺激器,其用于生成具有一频率、脉宽及强度的电刺激信号,至少一根刺激电极,其在远端带有刺激触点,这些刺激电极沿着马尾神经的走向向头端延伸,在中线从硬膜囊区域穿出,经由棘突间隙从内向外穿出皮肤,或直接沿皮下隧道与刺激器连接。刺激电极所带有的刺激触点是以环抱方式弹性固定于游离出的背根神经区域的,其中刺激触点到脑脊液的电阻大于刺激触点与其被弹性固定在背根神经的外束膜之间的电阻。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刺激电极与脊髓和背神经根之间由于存在不同厚度的脑脊液而存在可靠性差、患者体位影响大、耗电量高等缺陷而无法有效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截瘫下肢功能恢复的问题。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刺激器和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刺激器;110-外壳;120-引线接口;130-锁定件;200-刺激电极;210-刺激触点;220-引线;221-绝缘层


神经传导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300-背根神经;310-第一区域;320-第二区域;330-后角神经元;340-前角神经元;350-传出神经;360-效应器


马尾神经解剖及电极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中:600-脊髓;700-马尾神经


脊椎横向解剖及电极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中:211-第一刺激触点;212-第二刺激触点


为神经解剖及刺激触点以环抱方式弹性固定于游离出的背根神经区域的示意图

08

专利文献

请点击二维码查看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风向标专栏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