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发布 | 141阅读

【聚“胶”珠江,连接未来】第三届珠江脑疾病与脑科学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脑医汇

达人收藏


智汇大脑 智联珠江

第三届珠江脑疾病与脑科学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聚焦脑机接口创新与胶质瘤诊疗突破

2025年6月20-22日

中国·广州


2025年6月,第三届珠江脑疾病与脑科学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由孙新林教授担任主持,郭洪波院长、柯以铨主委分别致辞,共同开启以“聚胶珠江,连接未来”为主题的学术盛宴。论坛设两节学术报告,辛涛、李雪、黄广龙教授主持第一节,程全、程传东、程文教授主持第二节,吸引20余位顶尖学者深度交流。 




会议内容概要



第一节:脑机接口技术前沿

路俊锋教授系统分析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通过术中高密度皮质脑电技术揭示汉语声调感知、句法语义处理的神经机制,创新影像导航技术显著提升脑肿瘤全切率。


陈国梁教授提出下一代柔性微创ECoG设备,以“模糊孔”技术替代开颅术,结合硬膜外传感降低感染风险,实验证实其对声音分类与肢体运动信号的高效捕捉。


杨渊教授分享唤醒麻醉下最大化切除胶质瘤的综合方案,整合多模态影像与术中监测技术,实现神经功能零损伤目标。


赵郑拓教授展示超柔性微电极系统临床潜力,其高密度植入特性可精准记录神经信号,应用于截瘫运动重建、帕金森深脑刺激及人工听觉脑干植入。


薛皓教授展示基于自主研发的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快速精准评估,为制定脑胶质瘤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祎年教授详解额叶/颞叶切除术解剖要点,通过多例病例强调保护Labbe静脉、环池蛛网膜界面等关键结构,提出“解剖知识为核心,新技术为辅助”的手术理念。


本节讨论嘉宾:王洪祥、崔晓腾、邓汉顺、刘伯杨教授



第二节:胶质瘤手术革新与机制探索

时雨教授揭示胶质瘤缺氧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与肿瘤干细胞互作机制,发现Hypoxia-TAM可作为预后标志物,为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


王樑教授评述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疗效,指出联合PD-1抑制剂或MET靶向治疗对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协同潜力。


刘宝辉教授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GBM侵袭新机制,提出AP-1/BACH1联合抑制疗法,动物实验证实其显著延长生存期。


刘永教授提出解剖导向的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阐明保护大脑中动脉分支与豆纹动脉的操作规范,结合电生理监测降低并发症风险。


谭宇静教授探讨鬼臼毒素衍生物(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在复发胶质瘤中的治疗价值,结合病例凸显综合治疗必要性。


孙新林教授解析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机制,阐明肿瘤干细胞转分化内皮细胞的新通路


本节讨论嘉宾:汪攀、郭琤琤、刘洋、单大勇教授 











闭幕总结









张祎年主任在总结中指出,论坛深度整合脑疾病临床实践与脑科学前沿技术,为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胶质瘤精准诊疗提供全新思路。会议通过跨学科碰撞,推动脑科学研究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攻克脑部重大疾病注入强劲动力。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