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公众号:神经病学思辨
竖毛样癫痫发作(Pilomotor seizures)是一种不常见的自主神经发作形式,常被忽视。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竖毛发作的体验,民间常称其为起鸡皮疙瘩(goose bumps),常见于身体受到惊吓、恐惧、寒冷或情绪刺激后的一种生理反应,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竖毛肌收缩、毛囊升高,汗毛竖起。因此,当癫痫发作以竖毛表现这一特殊形式出现时,常常会误判甚至忽视,使得癫痫疾病漏诊或被延误。
以竖毛发作(又称立毛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文献报道不多。据称目前国际上报告的约200例左右,国内有不上10例的个案病例报告。这一癫痫发作的特殊表现形式,最早于1896年报道。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的癫痫分类标准(2017),竖毛性癫痫发作属于 “自主性癫痫发作”的一种亚型。发病年龄在15~72岁,多数于成年期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汗毛竖起,持续时间从几秒到不到两分钟,通常不会导致意识丧失。皮肤反应可能局限于一个肢体,局限于身体的一侧,或者从一开始就全身性地出现,多表现在面部和/或四肢,躯干少见。伴随症状主要为自主性发作的表现,如寒冷感、热感、热调节(竖毛、寒战)、面部潮红、皮肤苍白、心率增快、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胃肠道症状;伴或不伴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或肌张力障碍,自动症等。据报告自主神经性发作,53%伴有寒颤,47%伴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但以竖毛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癫痫较罕见,可能以孤立性症状开始的,或伴有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症状同时发生。
竖毛性癫痫发作是简单的部分发作,还是复杂部分发作症状的一部分,有不同的观察,在多数病例报告中发作主要是单侧的。在大多数报告的单侧运动性癫痫发作中发现的致痫灶的部位与癫痫发作致痫灶同侧发作。但也有表现为对侧。也有一些病例发作期间有意识朦胧,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咂嘴、出汗和摸索、显得心烦意乱、困惑,没有完全意识到周围的情况。
近年有一大样本量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竖毛发作可见于左侧或右侧颞叶病灶,且左、右侧颞叶病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双侧颞叶病灶均可引起竖毛发作。当竖毛发作表现于单侧面部或肢体时,80%~89%在病灶同侧出现,11%~19%在病灶对侧出现,且上述现象在男性患者中更明显。因此表明任一侧颞叶的放电都可能导致竖毛。
竖毛发作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正常人可以自主引发或抑制鸡皮疙瘩的发生,这种能力表明,竖毛活动的发生可能属于大脑皮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结构参与了其调控。目前竖毛发作主要被认为是癫痫发作期间的颞叶活动的结果,据报道,颞叶癫痫患者竖毛发作/寒战(鸡皮疙瘩)发病率为3.6%。虽然也有报告提到其他发作起源,如额叶或下丘脑。竖毛发作可能是通过颞叶尖部,内侧颞叶结构介导的,特别是杏仁核、下丘脑、扣带回和岛叶皮层。也有认为与包括边缘系统、自主神经回路、顶叶感觉功能的网络整合有关联。目前,中央自主神经网络尚未明确定义,但边缘系统区域,包括岛叶、扣带回、海马体、杏仁核、腹侧额叶皮质,以及与下丘脑和脑干自主神经中心的连接,似乎在这一癫痫类型中发挥作用。
竖毛发作可以通过电刺激在与中央自主网络相关的不同结构中被激发,但这些结构位于颞叶之外。通过对猫和猴子的下丘脑、杏仁核复合体、环回、眶额皮层和运动前区等结构进行电或药物刺激会诱发鸡皮疙瘩(毛发直立)反应。猫双侧下丘脑切除术使得这种反应被消除,手术切除运动区导致竖毛反应被夸大。在人类尚未有专门通过电刺激大脑皮层或用颅内电极来诱发竖毛反应的研究。然而,在临床中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已经记录到人自主性竖毛反应时其运动前区的脑部电位。还有一些临床发现和脑电图异常推测,颞叶内侧或脑岛的新皮层的病理学改变可能会引起竖毛发作,颞叶的发作性放电激活完整的大脑边缘系和颞叶内侧的钩状结构会引发毛发竖立和其他体温调节反应。
有观察发现竖毛发作的扩散模式,其类似于局灶性发作“杰克逊癫痫” 的传播模式。推测这种的扩散模式可能意味着在丘脑或边缘系统中存在体温调节功能的映射,与皮质丘脑中的体感表征相似。
文献报告中所描述的竖毛发作病因显示出多种病理性因素,也有是特发性或家族性的病例。肿瘤因素包括:神经胶质瘤、胆脂瘤、脑膜瘤、海马硬化、创伤后脑挫伤、内侧颞叶硬化、海绵状血管瘤、难治性癫痫发作的脑叶切除术和放射性坏死;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长期癫痫发作患者、中风、神经梅毒、链球菌败血症后脑损伤和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自身免疫性脑炎(包括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LGI1)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抗体、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抗体、Ma2抗体、Hu抗体脑炎);也有报导称,竖毛发作可能的触发因素有睡眠剥夺和部分药物因素。
临床中遇到竖毛发作症状作为唯一的癫痫发作表现时,突显了这类病例的诊断挑战。应该提醒医生临床实践中遇到患者广泛使用“寒战、颤抖、冷感,鸡皮疙瘩”等主诉时,应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这些主诉,因为它们可能隐藏了局部运动性癫痫发作的实际潜在含义。它们可能掩盖了竖毛发作的实际潜在含义。也可能被认为竖毛是一种发生在各种暴露于寒冷、情绪或正常的怕冷表现,通常会将其从癫痫发作症状中排除掉。因此可以推测竖毛发作之所以少见,可能与平时患者和医生忽视这一特殊的癫痫发作形式有关。
强调在诊断这些患者时需要使用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视频脑电图的监测, 脑电图异常可见于同侧颞区和左右半球。有明确的发作间期节律尖峰-尖波复合体,其中右额颞区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报导发现脑电图在竖毛发作期间可以没有变化,这在85%的非运动性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对于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特异性缺陷要有充分的认识,病史信息在癫痫诊断中尤为重要(如注意患者是否伴随有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的发作性表现),同时通过广泛的实验室筛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来查找有无可辨识的病因。
图一,VEEG监测:右颞部癫痫发作期间身体左侧的发作性竖毛。
竖毛发作的治疗首先是针对病因,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大多可取得较好疗效。对致痫灶明确的颅内肿瘤、海绵状血管瘤、海马硬化等,可在多学科会诊评估有手术指征后行手术治疗。对于影像学表现阴性的竖毛发作,需考虑代谢、炎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
总之,奇特的竖毛样癫痫发作,可引发医师们对其病理机制的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但也从临床工作要素方面提醒临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患者症状和体征高度的警觉性,对患者讲述病史时使用的各种主诉语境的分析和解释,要保持客观、细致的分析得习惯。注意在临床现阶段的癫痫发作诊断主要依靠的是“目击者诊断”(即病史精确采集)。脑电图分析的可靠性,应紧密结合病史、体征,才能在诊断中起佐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adah M.A.et al,Pilomotor seizures: symptomatic vs. idiopathic report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Seizure.2002;11: 455–459
2,Dove G. H.et al,Acute repetitive pilomotor seizures (goose bumps)in a patient with right mesial temporal sclerosis,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15 (2004) 2511–2513
3,赵婷等,表现为竖毛发作的癫痫1例报道.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03):301-303.
4,RodrigoRocamora,et al,Pilomotor seizures: An autonomic semiology of limbic encephalitis? / Seizure,2014,23(8):670-673
5,Erek M.Lam,et al,Semiology of the Rare Seizure Subtype Piloerection, JAMA Neurology 2010,67,(12)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