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发布 | 1257阅读

【会议报道】聚焦8触点DBS技术,共探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新路径

神外资讯-脑医汇

上海脑医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达人收藏


点击观看录播.png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精彩录播



2025年6月29日,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全程管理分会主办、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承办的“8触点DBS技术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初步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治疗领域前沿,汇聚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围绕8触点DBS技术临床应用展开深度交流,为推动疾病诊疗发展注入新动能。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8触点DBS技术(STN联合黑质网状部(SNr)靶点方案)为治疗带来新思路,此次会议旨在推动学术交流与临床应用,助力医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诊疗水平。




聚焦临床痛点,共探诊疗进展


会议伊始,主持人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曾冉教授简洁开场,清晰阐明会议主旨,迅速营造专业交流氛围。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剑军教授和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宋冬雷院长先后发表致辞。



邬剑军教授致辞表示,今日正值上海出梅首日,申城热情不减。借此机会介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全程管理分会——分会成立时间虽短,却始终致力于联合神经内外科、康复科、影像科等多领域,以神经调控技术攻克影响群众健康的功能性疾病,搭建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此次研讨会,源于DBS在帕金森运动障碍治疗领域虽已取得显著成效(全球年植入量近2万例,国内达1万例且持续增长),但患者术后一两年仍受冻结步态困扰的临床痛点亟待解决。这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通过不同靶点刺激与频率调节的探索,延展治疗理念与科学路径。期待本次交流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让疗法更贴合患者需求。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各位在沪期间学有所得、诸事顺遂。



宋冬雷院长致辞表示,值此“8触点DBS技术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初步应用研讨会”召开之际,谨代表我院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尽管窗外酷暑难耐,室内却因学术交流的热情而倍感振奋。我院功能神经外科在胡小吾教授与曾冉教授带领下,去年DBS手术量达200余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感谢景昱医疗宁总团队带来的新技术,为冻结步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从肿瘤外科到脑血管介入,我始终追寻学科蓝海。如今功能神经外科已成为未来20-30年的前沿领域——DBS仅是开端,SCS、VNS及脑机接口等技术,在成瘾、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外科干预方面都蕴含巨大潜力。景昱团队在SNr-DBS的研究,正是向精神外科拓展的重要一步。在此呼吁各位同仁关注这一方向。我本人也计划明年投身功能神经外科,与胡小吾教授团队共同探索。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从基础到临床: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路径探索


本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担任主持,开启首场知识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建宇教授聚焦“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外科治疗”指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机制复杂且发生率随病情进展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常规DBS靶点(STN、GPi)、PPN-DBS、SCS及双靶点(STN+SNr)等,其中常规靶点仅对约1/3患者有效,PPN-DBS对药物难治性冻结步态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定位等问题,SCS多用于DBS术后进展患者且不能改善其他症状,而双靶点通过超低频联合高频刺激可改善运动症状与冻结步态,8触点电极更利于个体化治疗,不过仍需长期随访与多中心研究验证,此外,冻结步态治疗需多学科合作与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剑军教授围绕“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药物治疗”展开,强调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成因极为复杂,涵盖疾病进展、运动机制、多系统交互、神经递质、电生理特征等维度;治疗需精准研判病因,当前药物治疗缺乏特效方案,多巴胺能药物可改善多巴胺能缺乏引发的步态障碍,非多巴胺能药物具发展潜力,同时康复、手术等综合干预效果或更优,因步态障碍本质是多递质、多核团参与的网络性问题,需多学科协同攻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干静教授则带来“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及术前评估”,帕金森病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冻结步态非药物治疗受关注。其团队研究发现,PD全病程步态平衡障碍演变有共性但异质性显著,病理生理与基底节过度抑制、脑网络代偿异常相关。治疗上,降低基底节抑制的共性方案(药物、DBS等)与调控脑网络的个性化非药物干预结合,如行为策略可改善步态,TMS、tDCS等无创调控具潜力,各类锻炼因个体化有效,团队还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术前评估对PD手术关键,冻结步态评估需结合多手段,未来技术发展或助力解决难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张青青医生分享“SNr-DB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献综述)”,介绍了PD常用核团及STN在基底节环路作用,指出现有STN-DBS对步态改善有限,阐述黑质在基底节环路传导及与PD病理、步态障碍关联;分享黑质影像学变化研究,提及磁敏感磁共振或可标记疾病进展;讲述STN-DBS术中SNr电生理变化及相关研究,如联合刺激对反应时间、轴向运动、冻结步态改善或更优,还涉及刺激频率、多因素对步态影响及罕见不良反应;最后总结STN联合SNr或效果更佳,8触点电极可弥补既往不足,推测病程长、冻结步态明显患者或更适配。


技术实践与拓展:8触点DBS临床应用深耕


本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包关水教授主持,精彩继续。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胡小吾教授聚焦“STN+SNr-DBS治疗PD冻结步态”,8触点DBS治疗PD冻结步态,自去年开展多例手术,经临床病例验证,以STN为核心靶点,可兼顾黑质刺激,通过个性化程控,对冻结步态改善有成效,虽有效果差异但多靶点优势显著,几乎不增加手术风险,还降低了外科定位精度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助力,有望成为PD治疗的标配方案,推动该领域治疗技术发展。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曾冉教授分享“SNr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疗效观察”。曾冉教授通过多例临床病例,探讨SNr刺激对PD冻结步态的疗效。冻结步态影响多阶段患者,机制与多脑区功能连接相关,现有治疗手段改善有限。研究发现,STN+SNr同步刺激对冻结步态改善显著,通过开、关SNr的反向验证,证实SNr在改善冻结步态中起关键辅助作用,且可能参与改善僵硬、抖动等其他运动症状,其联合刺激效果优于单纯STN刺激,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提供新方向。



上海养志康复医院杨春晖教授带来“STN+GPi双靶点治疗运动障碍疾病”。杨春晖教授分享STN+GPi双靶点治疗运动障碍疾病经验,介绍在帕金森病治疗中,针对复杂症状患者,双靶点植入可实现疗效互补,如一例病程12年患者,单靶点开机效果不佳,双靶点开机后症状全面改善;还提及双靶点治疗肌张力障碍病例,解决单靶点效果不确定性问题,同时分享手术路径设计、电极植入等技巧,展望未来设备改进方向,为运动障碍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田野博士分享“可视化程控概念及演示”主题内容,介绍了可视化程控系统在3月上线后,已覆盖全国120家中心、超1600位患者,助力医生洞察大脑情况。同时,他围绕帕金森病核心核团,阐述核团辨识标准及变更,因不同影像模态反映不同侧面,需结合多模态识别。此外,还讲解了电极识别标准优化,新算法可精准追踪弯折电极,对比分析其与其他系统结果,体现可视化程控在核团、电极识别及结果呈现上的优势与精准性。



会议尾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总结表示,本次学术论坛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感谢胡小吾教授为专家及年轻同道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机制复杂,但当前研究与临床经验已展现积累和进步,双靶点乃至三靶点治疗或成重要趋势,不同靶点、模式为DBS治疗开拓广阔前景。可视化调控等技术令人期待,未来治疗或更倚重程序化设计,相信前景光明。


汇聚专家智慧,推动领域发展

此次会议汇聚多学科智慧,围绕8触点DBS技术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中的应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单一治疗到多维度干预,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探讨。专家们倾囊相授,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相关专业医生搭建起融合前沿理论与实操经验的交流平台,助力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治疗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为更多患者重拾生活希望筑牢专业根基。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