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发布 | 157阅读
脊髓脊柱-退行性病变

【神外早8点 手术有新译】在脊髓麻醉下行双通道同步操作双节段腰椎微创手术一例

脑医汇

达人收藏


Location(地点)

Team(手术团队)


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医学院


Patient(患者)

Background(手术背景)


●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是65岁以上人群接受脊柱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典型症状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腰背痛、腿痛及下肢无力、麻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尽管保守治疗是初步管理手段,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需考虑手术干预。传统上,手术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近年来脊髓麻醉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老年及高危患者中应用逐渐增多。

● 患者为93岁女性,最初因严重腰痛并伴有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前来就诊。多年来,她的症状不断加重,疼痛开始限制她的行走能力并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尽管患者的神经检查结果正常,但动态X线检查显示L4-L5存在Ⅰ度前滑脱,在屈伸时无动态不稳定性。磁共振成像(MRI)显示L4-L5严重中央管狭窄,L5-S1严重左侧侧隐窝狭窄(图1A和B)。经过包括非阿片类止痛药、物理治疗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在内的保守治疗失败后,患者请求讨论手术干预。由于担心全身麻醉可能导致的术后认知障碍,她特别表达了避免全身麻醉的意愿。在与麻醉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后,决定进行清醒状态下的脊髓麻醉手术。


图1:术前影像学检查


Technique(技术)

Procedure(手术过程)


1.脊髓麻醉:患者到达手术室后,放置标准清醒脊髓麻醉监测设备,给予静脉(IV)抗生素。患者在病床上呈屈曲位,以标准方式进行脊髓麻醉(图2)。使用的脊髓麻醉剂量为2.5毫升等比重布比卡因。在确认适当的麻醉水平后,开始轻度至中度的清醒镇静。


图2:患者接受脊髓麻醉


2.切口与通道建立:使用前后位和侧位透视,计划在右侧L4-L5椎间盘空间和左侧L5-S1椎间盘空间分别行两个2厘米的旁正中切口。使用15号刀片行右侧L4-L5旁正中切口,并通过电凝切开筋膜进行分离。在侧位透视引导下,放置一系列扩张器,随后放置工作通道,将其固定在右侧L4椎板上,覆盖L4-L5椎间盘空间。同时在左侧L5-S1水平进行类似操作,第二个工作通道固定在左侧L5椎板上,并通过第二个床边固定灵活手术臂和管状牵开器系统进行固定(图3)。手术过程中使用手术放大镜,避免使用两台手术显微镜。


3.椎板切除与减压:使用高速钻头行右侧L4椎板切除术和L4-L5内侧关节突切除术,暴露增生的黄韧带。然后将工作通道更向内侧引导,以类似的方式钻除对侧L4椎板内侧和内侧关节突。使用向上微刮匙和2号、3号Kerrison咬骨钳切除并移除黄韧带。通过侧位透视和用钝头神经钩轻柔触诊确认从L4椎弓根到L5椎弓根的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双侧减压。在L5-S1水平,使用类似步骤进行左侧L5椎板切除术和左侧L5-S1内侧关节突切除术。


图3:外科医生通过两个管状牵开器在手术放大镜辅助下协同工作


4.术后处理:在充分冲洗和确认止血后,移除两个工作通道,并以标准方式缝合切口。随后,患者被转移到病床上,采取仰卧位。整个手术耗时80分钟。患者在手术后4小时,脊髓麻醉效果消退后即可行走。鉴于患者的年龄和多种合并症,在医院过夜观察。术后过程顺利,于术后第1天出院,总住院时间不到24小时。


Outcome(结果)

Review(手术复盘)


● 在术后2周和6周的随访中,患者报告术前的症状已经完全缓解,无需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就能很好地控制疼痛,独立行走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在合适的患者群体中,脊髓麻醉(SA)相比全身麻醉(GA)甚至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研究显示,SA可缩短手术时间,尽管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但疼痛控制反而改善,术后行走能力提升,住院时间缩短。同时,SA还可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谵妄、延迟拔管或拔管失败,以及重症监护室入住率。

● 在脊柱手术中,SA可在老年患者中安全应用,有助于改善术后恢复并减少并发症。两位外科医生同时使用双管状牵开器,可在多个节段安全、有效地完成狭窄减压,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双管状牵开器与SA的联合应用,有望最大化患者获益并提升手术效率。

REF:Buck PR, Bryant J, Stewart JJ, Jagasia D, Voyadzis J. Simultaneous two-level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laminectomy performed with dual tubular retractor systems in a 93-year-old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illustrative ca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Case Lessons. 2025;9(25):CASE2521. doi:10.3171/CASE2521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病例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文献速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