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6日发布 | 874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自定义

【有励可说】Juewa OTW球囊在治疗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中的应用

辛艳超

焦作市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简介


辛艳超

焦作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

专业擅长: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狭窄的微创介入和开颅;神经内镜下脑积水、脑出血、颅内肿瘤的微创手术;脊髓血管畸形及脊髓肿瘤的手术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7岁。


现病史:患者以“言语不利约1周”为诉入院;约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伴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到外院行磁共振检查DWI示:左侧半卵圆中心梗死,积极对症后效果欠佳,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


既往病史:高血压约1年;2023年有三次脑梗病史;平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 一天一次;阿托伐他汀10mg qd 口服。


入院查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瞳孔直径约3.0mm;言语不利,语言交流障碍,语速稍慢;左侧上肢肌张力下降,肌力I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MRA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上干闭塞。


术前DSA: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重度狭窄。





手术策略制定


术前诊断:

脑梗死

颅内多发血管狭窄及闭塞

高血压


手术方式:

股动脉入路,经导管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


手术难点分析:

患者频发的脑梗死,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上干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重度狭窄,支架在下干可能打开不良,定位不精准,支架到位困难,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到达M2-M3段时可能导致血管的破裂出血,球囊扩张时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等。


术前用药:

拜阿司匹林100mg po qd*5天

波立维75mg po qd*5天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po qd


血小板凝集实验:AA和ADP的最大抑制率达标。








术中涉及介入材料选择

6F长鞘

6F中间导管

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0.017inch内径,1cm头端

微导丝

Atlas支架


治疗经过

6F中间管越过海绵窦段,提供近端支撑。


微导丝到达M3段后引导Juewa OTW球囊到位。


Juewa OTW球囊内冒烟、确认真腔后再局部缓慢球囊扩张重度狭窄部位。


在微导丝的指引下,将Juewa OTW球囊向M2远端前进适当的距离后,撤出微导丝。沿着Juewa OTW球囊内输送并释放支架。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左侧前循环正位造影:


术后左侧前循环侧位造影:








手术总结


本病例试用0.017inch内径的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与微导丝相互配合,能够顺利的到达大脑中动脉的M2-3段;体现了Juewa OTW球囊的柔软性,及对于血管弯曲的融合性、顺应性。


到位后释放球囊导管的张力,在Juewa OTW球囊内冒烟、确认真腔后再局部缓慢球囊扩张重度狭窄部位。在微导丝的指引下,将球囊扩张导管向M2远端前进适当的距离后,最后撤出微导丝直接在球囊微导管内送入支架局部释放,解除狭窄,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传统的球囊和微导管术中反复多次交换操作致栓塞或球囊不能到达M2-M3段,甚至医源性血管损伤出血、夹层、血管闭塞等风险,展现出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在处理此类颅内中小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顺应性的优势。





产品介绍


励楷科技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具有0.021''/0.017''两种内径,适配市场上主流的21/17系统支架,同时外径更小,带来更优异的兼容性及到位性;球囊扩张完毕即可同轴输送支架;特有的头端微导管结构,通过性更好,更能原位释放支架,无需将导管系统前送。








点击左侧图片

了解"Juewa OTW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详情





关于励楷科技



励楷科技成立于2019年,专注研发生产销售神经介入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品管线全覆盖出血类、急性缺血类、慢性缺血类产品。公司致力于以神经介入为切入点,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全球先进技术BD能力双轮驱动,以及完善的研发-产品-市场销售闭环体系,成为全球脑血管疾病器械,乃至整个医疗器械产业中领先的创新技术平台。励楷科技为目前国内极少数几家真正掌握神经介入底层核心技术、并已成功建成完全自有技术平台,且具有极强出海能力的公司之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励楷科技

公司官网


https://www.kaimtgroup.com/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有励可说

6.4万阅读 | 57内容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