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发布 | 1020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自定义

胡军教授手术团队|IVUS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开通中运用

胡军

陕西省人民医院

贾瑞华

陕西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要求的神经介入手术,旨在恢复血流、改善脑灌注、预防卒中复发和缓解低灌注症状。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开通过程中,清楚了解闭塞段以及闭塞远端的管腔情况,对于术者判断闭塞性质、制定手术策略、防止血栓逃逸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头端的超声探头提供血管横截面的高分辨率实时图像,其可穿透血液,直接显示血管壁结构(内膜、中膜、外膜)、斑块性质(钙化、脂质、纤维)、血栓,可以帮助术者实时了解颈内动脉闭塞段远端的管腔情况。





CASE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48岁。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

2、右侧颈内动脉闭塞脑梗死

3、高血压3级(极高危)

4、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


术前影像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闭塞,闭塞近端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闭塞远端位于颈内动脉C4段。血管代偿情况如下:同侧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代偿供血,血液逆流至右侧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前交通开放,左侧前循环通过前交通向右侧前血环代偿供血。


术前颅脑CT、DWI及灌注。


术中器械


8F FlowGate球囊导引导管

Penumbra ACE68抽吸导管

Pilot 50 、GAIA、Synchro微导丝

雅培 2.0*15mm Viatrac球囊扩张导管 

Echelon-10微导管

XT-27微导管

NEUROFORM EZ支架 4.0*15mm、4.5*15mm

雅培 7.0*30mm、8.0*30mm Xact颈动脉支架

雅培 ProGlide血管缝合器

Bostonic Scientific OpticCross 1.0mm*135cm


手术过程


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插入8F股动脉鞘组,在0.035" 导丝导引下将8F FlowGate球囊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总动脉,球囊导引导管、多功能导管和Echelon-10微导管构成同轴系统。在路图下,将多功能导管置于闭塞起始处,Pilot 50微导丝和Echelon-10微导管相互配合反复尝试通过闭塞节段,失败后换用GAIA微导丝再次尝试,顺利通过闭塞段并将微导管头端置于C1末端。更换Synchro微导丝,将微导丝头端放置于大脑中动脉,交换撤出多功能管。沿微导丝将2.0*15mm Viatrac球囊扩张导管置于闭塞处,使用球囊穿梭技术,将导引导管置于闭塞段内,充盈导引导管球囊,阻断近端血流。


将IVUS导管沿微导丝放置于C3段,进行超声检查,明确闭塞远端颈内动脉血管腔内情况,发现:1、颈内动脉C1段和C2血管狭窄伴血管夹层;2、部分管腔塌陷,血管中模增厚;3、管腔内可见斑块形成及慢血流,考虑为血栓。


在微导丝导引下,将ACE68抽吸导管送至C6段,从上至下进行反复抽吸后造影,发现颈内动脉通畅,C2段及C1末段狭窄,远端血管显影良好。


在微导丝导引下,将XT-27微导管送至C4段,将4.0*15mm NEUROFORM EZ支架释放于C2段狭窄处,造影发现狭窄未能被完全覆盖。重复上述步骤,将第二枚4.5*15mm NEUROFORM EZ支架重叠上一支架下端进行释放,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C1近端可见夹层。


在微导丝导引下,将7.0*30mm Xact颈动脉支架紧贴EZ支架近心端释放,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但C1近心端夹层仍未能完全覆盖。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将一枚8.0*30mm Xact颈动脉支架释放于颈内动脉起步,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术后血管情况


颈内动脉前向血流通畅,病变部位残留部分狭窄及夹层,颅内血管显影良好。


术后IVUS检查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血管残留狭窄及夹层,考虑支架为自膨支架,后期会逐步扩展,在前向血流通畅情况下,结束手术。








CASE 02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4岁。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再闭塞

2、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

3、颈内动脉闭塞脑梗死

4、高血压3级(极高危)


术前影像


术前颅脑CT、CTA及灌注。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支架内再闭塞,闭塞近端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闭塞远端位于颈内动脉C5段。血管代偿情况如下:同侧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代偿供血,血液逆流至右侧颈内动脉C5段;左侧颈内动脉闭塞,闭塞近端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闭塞远端位于颈内动脉C5段。血管代偿情况如下:同侧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代偿供血,血液逆流至右侧颈内动脉C5段。


双侧大脑后动脉经软脑膜支向前循环进行代偿供血。


术中器械


8F FlowGate球囊导引导管

Penumbra ACE68抽吸导管

Synchro2微导丝

雅培 2.0*15mm Viatrac球囊扩张导管  

XT-27微导管

Echelon-10微导管

NEUROFORM EZ支架 3.5*15mm

XIENCE Alpine支架 3.0*23mm

雅培 7-9mm/30mm Xact颈动脉支架

雅培 6-8mm/40mm RX Acculink支架

雅培 ProGlide血管缝合器

Bostonic Scientific OpticCross 1.0mm*135cm


手术过程


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插入8F股动脉鞘组,在0.035" 导丝导引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总动脉。在路图下,将ACE68抽吸导管送至颈内动脉支架内,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往上反复抽吸至颈内动脉C1末端,抽出多块血栓。

Synchro2微导丝和Echelon-10微导管相互配合反复尝试通过支架远端闭塞节段,将微导丝通过闭塞段,头端置于大脑中M1段,将IVUS导管沿微导丝,放置于所能达到的最高处(C4段),超声监测发现管腔内慢血流考虑血栓,靠近患者原支架远心端夹层,支架内多发斑块伴狭窄。


再次将ACE68抽吸导管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往上至C2段反复抽吸后,造影发现血管仍不通畅。将球囊导引导管头端放置于患者原支架远心端,球囊打起阻断血流。沿微导丝将2.0*15mm Viatrac球囊扩张导管置于C6段狭窄处,依次自C6段从上至下进行扩张,扩至C1段撤出球囊。


在微导丝导引下,再次用ACE68抽吸导管在颈内动脉内进行反复抽吸,造影发现颈内动脉通畅,C3及C5-6段狭窄,C1段夹层形成,颅内血管显影良好。


在微导丝导引下,将XT-27微导管放至C7段,将3.5*15mm NEUROFORM EZ支架放至C6狭窄处,释放后造影发现狭窄段未能完全覆盖,再次将一枚XIENCE Alpine支架接上一枚支架下端进行释放。


造影显示支架近心端颈内动脉夹层影像,通过微导丝将6-8mm/40mm RX Acculink支架接上一枚支架近心端释放,造影显示支架释放良好,但该支架与患者原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未能接续,致使颈内动脉成角。


再次将一枚7-9mm/30mm Xact颈动脉支架放入颈内动脉起始部,使支架接续,造影显示支架释放良好,颈内动脉成角消失,血流通畅。支架贴壁良好,位置佳,病变部位血管无明显狭窄残余,颅内血管显影良好。








术后小结



IVUS指导下的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的核心价值在于术中可以实时提供颈内动脉闭塞段以及闭塞远端血管腔内情况,帮助术者识别真假腔、评估闭塞段性质及指导支架选择和放置。这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复杂、高风险的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IVUS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术者简介







胡军

陕西省人民医院

脑科病院副院长,神经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重症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卒中学会肌张力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促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颅内外血管非急性闭塞血管内重建等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持各级课题8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贾瑞华

陕西省人民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老年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卒中学会肌张力障碍分会委员,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脑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研究领域:脑血管病、癫痫、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项,院内菁英计划1项,近年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文章10余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824内容1196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