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展播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65岁。
主诉: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4小时。
现病史:该患者入院前4小时出现意识不清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症状,患者家属发现后急带患者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患者查头部CT未见出血病灶。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诊转来我院就诊,我科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院。病程中无二便失禁。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期间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咖啡色呕吐物,大小便失禁。
既往史:有心肌梗死病史,支架术后5年未规律用药;房颤病史,未规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糖尿病病史10年,平素应用胰岛素治疗。
查体:体温 36.1℃,脉搏 62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55/99mmHg。意识不清,言语不能,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双眼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侧偏斜,脑膜刺激征阴性,左侧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NIHSS评分17分,mRS评分5分,ASPECTS/ pc-ASPECTS评分6分。
临床基本信息
患者因心梗支架手术及躁动呕吐,无法急诊检查头部核磁弥散成像及头部MRA。
患者无法判断梗死部位及颅内血管供血情况。
患者意识不清后出现恶心呕吐,呕血症状,考虑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因此患者未能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考虑患者病情较重,发病时间较短,向家属交代病情后,给予介入脑血管造影,决定是否取栓治疗。
发病到入院的时间:4小时。
发病到影像的时间:4小时30分。
发病到静脉溶栓的时间:未静脉溶栓桥接治疗。
发病到动脉穿刺的时间:5小时。
取栓前造影
术中器械
8F 导引导管
5F 造影导管
6F 12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微导管
微导丝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 6.0*30mm
治疗过程
建立通路:8F导引导管+6F 12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置入右侧颈内动脉。建立三轴系统,导引导管置于ICA岩段,中间导管置于大脑中动脉M1,微导管选择M2下干。(操作要点:1、同轴技术;2、逐层推进,注意导丝、多功能导管及导引导管的互相配合及张力)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 6.0*30mm输送及定位(保证血栓位于支架有效段的中后段),支架释放,显影良好,支撑性较好。
术后取出大量血栓
患者取栓结束后,给予患者术后复查头部CT提示:1、颅内多发高密度影,考虑多发血肿;不排除造影剂外溢可能。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术后处置
患者出现并发症后给予患者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治疗,避免颅内血管痉挛。
患者有应激性溃疡,给予患者泵入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抑酸治疗。
考虑患者病情给予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情况
术后第三天复查头部CT
出院前复查头颅CT
患者术后即刻双眼凝视消失,左侧肢体肌力3级,可言语,意识状态呈嗜睡状态。
次日,患者意识转清,言语流利,左上肢肢体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
术后第三日,患者左上肢肢体为5级,左下肢肌力为4级。
出院时,患者左侧肢体恢复正常。
术后一个月患者可自行行走
术者简介
李振涛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神经二科主任,卒中中心主任
黑龙江省脑血管病侧支循环专业委员
黑龙江省慢病管理委员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市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青年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市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
诊治专长: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进修天津环湖医院、哈医大一院学习神经介入技术;擅长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取栓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填塞术、经桡动脉脑血管介入治疗等神经介入技术,负责医院绿道管理与病人评估制定手术方案与术后管理
曾荣获全国百佳取栓优秀科室,2021年全国百佳脑动脉取栓金牌医师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