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展播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71岁。
主诉:口角歪斜、右侧肢体无力6小时。
简要病史: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3小时余。”到外院急诊,具体情况不详,在外院予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据交接医生描述,术中行支架取栓5次未通,考虑ICAS,予球囊扩张5次,手术时间长达4小时,但血流仍未改善,最后患者家属抱着一丝希望转入我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病史。
查体:镇静状态,无法配合查体。
术前影像
急诊头颅CT:左侧颞叶可见团片状高密度影,范围约2.1cm*2.2cm*1.8cm,不除外出血,大脑镰、小脑天幕及部分脑沟、脑裂密度增高,结合病史,考虑造影剂残留可能性大。




头颈部CTA: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术前分析
发病3小时,头颅CT未见明显大片低密度影,ASPECT>6分,左右侧均有高密影,CT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但其余血管光滑平整,未见明显狭窄,综合考虑患者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左侧为栓子溶通后出血转化可能性大。
考虑患者血栓堵在颈内T分叉处,血栓负荷量大,单纯抽吸及支架取栓可能效果不佳,遂考虑术中采用SWIM技术取栓。
手术器械
· 6F 长鞘
· 抽吸导管
·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 6.0*30mm
· 0.014" 微导丝
· 0.027" 微导管
手术过程
6F长鞘到位

由于患者在外院术后保留长鞘,所以直接长鞘内造影
中间导管到位

0.014" 微导丝+0.027" 微导管到位

释放通桥蛟龙®取栓支架 6.0*30mm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取栓后造影

一把再通,从造影到再通仅用时20min



术后恢复
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右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区高密度影考虑为造影剂渗漏;左侧颞叶高密度影考虑为出血灶和少量造影剂渗漏,予暂停替罗非班。


术后24小时CT,右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区未见高密度影,左侧颞叶见团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出血灶;结合患者考虑心源性栓塞,予桥接西洛他唑50mg qd。


由于患者来我院时据发病时间长,即使血管再通,患者仍遗留严重后遗症,最终患者术后27天出院,神志嗜睡,言语欠清,无凝视,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病例小结
术前对患者急性大血管闭塞原因全面评估,有助于术者选择更合适取栓方式及器械,从而提高取栓效率,缩短再通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可以应用于直径1.5mm-5.5mm的血管,尤其对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大负荷血栓,再通率极高,并且独特的设计,对血栓捕捉力强,能够减少支架回撤中血栓脱落的概率,使用抽拉组合技术将支架与抽吸结合提高一次成功开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简介
钟望涛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日本爱媛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卒中学会首届青年理事,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神经内科副主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科副主委,湛江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委兼质控中心副主任,湛江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审稿
主要研究领域: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
主要学术成就:率先在粤西地区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省内较早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奖2项,发表论著40余篇
曾获“湛江好医生”、“南粤好医生”、市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许建明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硕士,住院医师
2024年6月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每年参与颅内动脉取栓、颅内动脉支架等四级手术近百台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