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9日,以沃比整体解决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为主题的Esperance希望之光学术交流研讨会如期举办。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与南京市第一医院施洪超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特邀日本红十字熊本医院進藤誠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宋磊教授、武胜县人民医院邓胜林教授、韩国首尔Asan医疗中心Yunsun SONG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陈忠军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宁波李惠利医院李振强教授、云南省中医院吴键教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黄文甫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共聚云端,共同探讨沃比整体解决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致开场辞时首先表达了对参与会议的喜悦,并强调介入科学与材料科学紧密相连,临床医生需快速熟悉并掌握先进医疗器械。他感谢了沃比医疗对临床研究的支持,并鼓励与会者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治疗效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南京市第一医院施洪超教授致辞时首先对沃比医疗公司提供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参与此次会议的荣幸,他期待与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抽吸取栓技术和球囊导引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深入交流,能够促进介入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学术专场


日本红十字熊本医院進藤誠悟教授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其中心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联合技术(抽吸导管+支架取栓)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单纯抽吸取栓的优势在于较少的出血并发症,并且能够取出较硬的血栓,但其缺点是操作难度较大,且较长的血栓可能导致远端栓塞。而单纯支架取栓的优势在于操作容易,即使面对长血栓也能减少远端栓塞的风险,但其缺点是可能引发出血并发症,且较硬的血栓通常难以取出。而在联合技术中,取栓支架可以用来辅助抽吸导管的到位,同时防止远端闭塞。
教授进一步介绍了pRESET取栓支架的优势:
- 其螺旋狭缝设计即使在较小的血管中,支架网孔及形态也不会改变
- 支架大小“网孔”设计更有效地提高血栓抓捕能力,能更好地捕获血栓,提升支架对不同性质及不同尺寸血栓的抓捕效率
- 其独特的近端“环”设计确保支架回撤过程中能稳定打开和贴壁,减少支架“锥形”变形,防止血栓移位脱落
最后,通过几例pRESET取栓支架应用病例的展示,教授表示,pRESET能够通过支架摆动捕获血栓,当结合pRESET和Esperance使用时,需要根据血栓的特性,综合考虑哪个是主要的取栓装置。另外,在上高Esperance之前,可以部分释放pRESET支架,待Esperance精准到位之后再完全释放pRESET取栓支架。
讨论

与会专家针对取栓技术的优劣展开了讨论,指出不同性质的血栓需要选择不同的取栓器械,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导管以及两者的联合使用。但是随着导管、支架等器械的进步,通过术前、术中对血栓的判断,术者可采取合适的方式实现血栓的一次捕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宋磊教授带来《Esperance在经桡入路颅内动脉取栓治疗中的运用》讲题。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目前多项大型研究把取栓适应症时间扩大到24h内,不适合溶栓的患者仍可进行机械取栓治疗。传统股动脉穿刺入路尽管成功率较高,但是部分患者股髂动脉狭窄、闭塞,存在牛角弓、三型弓等情况,通路建立困难、增加手术时长、入路部位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多,术后卧床制动时间长(存在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迷走神经反射等风险)。经桡入路(TRA)作为股动脉入路的补充,可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避免下肢长时间制动,保持患者舒适度。Esperance 5F抽吸导管可以提供最小外径、最薄管壁、头端柔软可塑、60cm亲水涂层,可顺应迂曲血管,实现高到位、且管腔大、支撑力足、抗椭圆化、抗打折,确保安全开展多种术式治疗。最后,通过多例病例解读,教授指出,经桡动脉入路行颅内动脉闭塞取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解剖困难或经股动脉入路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寨,首选采用TRA更方便完成通路的建立,有助于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充分的评估(如CTA)可协助术者初步判断进行入路选择,提高手术效率;在没有桡动脉长鞘的时候,可能存在抽吸导管支撑力差、到位困难等问题,可以采取内置导管提供支撑力,或前端释放支架提供一定的锚定力。
讨论

与会专家针对经桡入路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麻醉方式以及适应范围展开了讨论,指出后循环栓塞病变可采用局麻方式造影观察,但仍以全麻为主;针对大负荷量血栓,常规仍要以股动脉入路为主。

武胜县人民医院邓胜林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一例急性脑栓塞中采用Esperance抽吸取栓治疗的经验。他指出,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各具优势,对于ASPECT评分较低的患者,抽吸通常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案。取栓理念已从最初单纯追求再通率,转向以良好预后为导向,并进一步发展为当前强调“少、快、好、省”的策略,即在减少取栓次数的同时,提高首次再通成功率。与此同时,目标血管也从以往的大口径血管逐步转向功能性小血管。
邓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抽吸取栓的操作要点,强调“抽拉结合”的方式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优于单纯抽吸。他指出,在操作过程中,应明确血栓位置,选择合适规格的抽吸导管,结合解剖情况进行适度塑形,确保导管快速到位并与血栓充分接触,同时合理选择抽吸力度及保证近端稳定的支撑。
讨论

与会专家围绕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应用展开讨论,纷纷分享各自观点。大家普遍认为,在处理栓塞性病变时,多数学者倾向于优先尝试一次抽吸,但仍需首先明确血栓的长度、性质以及栓塞血管的口径,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取栓方式。针对抽吸操作技巧,与会嘉宾指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操作策略,提升再通效率与安全性。

韩国首尔Asan医疗中心Yunsun SONG教授介绍了Paragon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Paragon球囊导管采用多腔结构,球囊充盈及回抽顺畅,大内腔可兼容常规器械,具备良好的抗形变能力和柔顺性,可在复杂血管路径中实现更稳定的引导和支撑,其球囊在对血管施加最小压力的同时可轻松适应血管形状,即刻封堵前向血流。BGC可以实现近端控制,提高血栓捕获效率,有效防止远端栓塞。教授进一步介绍了BGC并不总是被选择的原因,包括其支持力较弱,相较于长鞘,BGC提供的支撑较少,这可能使得到达闭塞部位更加困难,尤其是在跨越眼动脉时。此外,随着抽吸导管技术的进步,新型大口径导管能够更远距离地到达病变部位,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减少对BGC的需求,并且球囊准备时间通常需要1到2分钟。但是他展示了几个Paragon球囊导引导管的典型病例,指出该球囊导引导管在这些早期使用病例中展现出了令人期待的性能,为其他器械(如抽吸导管)提供了稳定的定位和良好的支撑。Paragon导管响应迅速,充气和放气过程可靠且稳健,尽管与长鞘相比,其支撑性略低,但通过正确的技术操作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讨论

与会专家围绕BGC(球囊导引导管)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包括在球囊充盈状态下如何判断血栓残留量及其具体位置。专家指出,在球囊充盈的条件下,可将微导管送至更远端,通过微导管造影评估远端血栓情况。结合近端造影,以辅助判断血栓残留与分布。同时,造影剂可逆流至球囊近端,从而进一步判断球囊是否存在充盈缺损。

大连市中心医院陈忠军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BGC在急诊取栓中的应用现状。BGC设计的初衷是实现颈动脉的血流逆转,从而降低颈动脉闭塞开通或高危颈动脉支架术中发生栓塞的风险。其工作机制为:通过阻断正向血流,同时施加负压抽吸或制造动静脉短路,达到血流方向逆转的目的。
陈教授通过文献指出,BGC的意义不仅在于阻断近端血流,更关键的是在阻断状态下实施抽吸,从而实现血流逆转。这也是早期海外在使用单纯支架取栓技术时,BGC被视为“标配”的原因。大型真实世界数据库——NASA登记研究和TRACK登记研究中,BGC的使用率分别为44%和47%,两项研究均表明BGC的应用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然而,近期一项大型研究——PROTECT-MT研究显示,BGC的效能不如大口径抽吸导管。对此,陈教授指出,即便逻辑与现实均“站得住脚”,BGC在中国的发展却面临“滑铁卢”,其材料设计正面临挑战,亟需改良与升级。他强调,是否进入“BGC时代”并非关键问题,选择最合适的策略,才是保障患者获益的根本。
会议总结


宁波李惠利医院李振强教授作总结致辞时,首先对沃比医疗公司提供的高质量介入器械表示了认可,特别是对沃比Esperance抽吸导管的精准定位能力和薄壁设计表示赞赏,认为这些特性对于经桡动脉入路的介入手术有利。此外,李教授也对该公司的pRESET支架产品给予了积极评价,尤其是在血栓捕获率和大尺寸设计方面的优势。他进一步强调,尽管这些介入材料和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避免对任何单一材料或技术的过度依赖或理想化。他提出,面对不同的病变情况,应根据病变的具体特征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材料,实现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着重指出,介入治疗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医疗器材,而公正客观地评价这些器材的优缺点对于临床实践至关重要。宋教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在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器材,如果不能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都可能对患者造成误导,特别是在急诊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损失。他提倡临床医生应积极与厂家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以缩短学习曲线,使医疗器材的使用更加熟练和得心应手。他详细讨论了长鞘、Guiding、中间导管以及取栓支架等介入器材的优缺点和应用特点,强调了对这些器材的深入了解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最后,教授对沃比医疗公司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的努力表示了感谢,并对其在介入治疗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对所有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工作者表示了感谢。

沃比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比医疗”)成立于2015年12月,专注于提供创新性、突破性和经临床验证的卒中治疗技术和解决方案。2022年4月,沃比医疗成功收购了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神经介入行业的领先企业phenox GmbH。本次收购丰富了沃比医疗的神经介入产品组合,使其更具全球竞争力。截至目前,沃比医疗在全球拥有5个研发中心、3个生产基地及700余位员工,已获全球专利超过200项。
沃比医疗一直以“挽救更多中风患者的生命”为愿景,为世界医疗持续贡献力量。如今,沃比医疗提供的卒中整体解决方案覆盖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和通路三大领域,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包括中国、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及日本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上市产品包括Avenir家族机械解脱弹簧圈、p64/p48血流导向装置、pEGASUS弹簧圈辅助栓塞支架、pCONUS分叉动脉瘤栓塞植入装置、Esperance®抽吸导管、pRESET取栓支架、Esperance®远端通路导管、pNOVUS® 17微导管、Pilote远端通路导管(长鞘)、Paragon球囊导引导管和pORTAL®神经血管微导丝等。
更多详情,敬请访问:
www.wallabymedical.com

特别声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做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