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9日发布 | 1042阅读

【神外轶事绘】大不列颠群岛上的“脑积水”探索往事

脑医专题汇

达人收藏

640.png

在科学医学尚在襁褓中的十八世纪,神经科学的版图上笼罩着一团“大脑积液”的阴云。这种神秘病症如同无形的收割者,尤其偏爱孩童,往往以厌食呕吐为镰刀,在头痛发热的迷雾中悄然逼近,最终以昏迷和死亡收割生命。彼时,大不列颠群岛上的杰出医者们,开始向这“不治之症”举起观察与研究的火把。

1768年,曾任苏格兰皇家医师学院院长的罗伯特·怀特(1714-1766)所著的《脑积液观察》(Observations on the Dropsy in the Brain出版。这本著作具有开创性意义,怀特在当中详细描述了此类以“脑积液异常”为特征的致命疾病,并将病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患者通常以厌食、呕吐为初始症状,伴随头痛、发热,继而出现脉搏异常、谵妄、斜视等表现,最终在昏沉中走向离世。


怀特提出,大脑中多余积液的直接原因在于“呼出动脉排出液体量超过吸收静脉摄取量”,可能是由大脑先天松弛或衰弱、血液过于稀薄、创伤等因素所致。他大胆提出了一种类比:既然婴儿期的睾丸鞘膜积液可通过用绷带支撑睾丸的方式治愈,那么若脑积水能在相当的年龄被及时发现,或许也存在治愈的可能。



不到半个世纪后,英国外科医生、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教授约翰·切恩(1777-1836)延续怀特的研究脉络,于1808年出版了重要的神经病理学专著《急性脑积水论》(Essays on Hydrocephalus Acutus,对急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在1819年再版时称这种疾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并伴有斜视、瞳孔散大、昏迷及抽搐的致命性发热”。


与怀特不同,切恩认为急性脑积水的起病模式呈现多样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会出现易被忽视的非特异性症状;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病。此外,他通过临床观察提出,这类脑积水是“疾病转化的现象”,常继发于“已消退的瘰疬等提示健康状况不佳的疾病之后……”。



在治疗理念上,切恩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积极态度:他反对同期学者提出的“脑积水不可治愈”的消极论断,主张通过干预性手段扭转病情。其提到的疗法清单充满奇特,从在肝脏区域放置水蛭吸血、饮用含汞泻药清空肠道,到使用鸦片缓解头痛、冰袋冷敷降低脑热,甚至尝试制造水疱“引毒外出”。


在这些疗法中,最受切恩推崇的是“詹姆斯退热粉”,他认为这种混合物中的“锑和汞通过减少胃和肝脏的反应、恢复分泌,在缓解儿童发热性疾病中具有神奇功效”。然而,这种曾被用于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等名人的退热秘方,并没有确切的疗效证据,甚至还导致了爱尔兰著名文学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1728-1774)的死亡。


詹姆斯退热粉


同一时期,大不列颠群岛上的其他医生也在积极探索脑积水的疗法。例如,英国医生及植物学家威廉·维瑟林(1741-1799)在发现毛地黄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水肿之后,大胆将其用于脑积水治疗尝试,但最后因“病例数量不足而无法确定疗效”。此外,爱尔兰医生查尔斯·奎恩(1755-1818)提出了“基于解剖的疾病新学说”,将脑积水的根本病因归于炎症。


然而,怀特、切恩等人描述的“脑积水”临床特征,后来被证实并非是单纯的脑脊液循环障碍,而是结核杆菌侵蚀脑膜引发的结核性脑膜炎。这一真相完全超出了怀特对病因的思考范畴,而切恩即使注意到了瘰疬与脑积水之间的关联,也并未得出直接的病因学结论。无论医者们如何尝试,这种疾病直到第一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问世前,仍如同宣判死刑。

如此种种治疗虽在今天看来充满风险与谬误,却折射出近两个世纪前早期医学尚未完全建立时的挣扎。学者们凭借有限的解剖知识和大胆的类比推理,试图在混沌中搭建治疗逻辑,其勇气与局限共同构成了科学医学破晓前的独特剪影。



欢迎点击二维码探索【神外轶事绘】姊妹篇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