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发布 | 836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长城稳筑|朱悦琦教授应用长城支架治疗C6段动脉瘤

朱悦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引 言


心玮“长城”作为国产首个栓塞辅助支架,具有:

1、激光雕刻闭环支架,可通过更小内径输送系统释放3.0mm直径规格长城支架,应用于复杂动脉瘤小血管辅助栓塞治疗,手术更安全。


2、在支架两端及部分型号中段有铂铱显影点,便于临床精准判断支架打开及贴壁情况,提高手术有效性。


3、4.0mm直径规格拥有60mm长度规格,实现仅单一支架可治疗冗扩段血管或分支血管复杂的串联病变,广适病变。


4、支架兼备“宏、顺、稳、固、显、强”六大特点,有效,简单操作,适用于临床不同需要。
















本期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脑动脉瘤3年”入院。


主诉:物模糊症状,无头晕头痛。


现病史:外院CTA提示:左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自3年前(长3.2mm,宽1.5mm,高0.9mm)至今(长3.6mm,宽3.8nm,高3.6mm)有体积增大,MRI未见明显出血或新鲜脑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控制尚可,平时最高血压158/100mmHg;有手术外伤史:20年胃息肉手术史,1月前鼻部手术。








影像信息

术前MRI未见明显出血或新鲜脑梗。


T1


T2


DWI


FLAIR


术前DSA: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术前工作位








手术策略

动脉瘤位于左侧颈内动脉C6段,虽然尚未破裂,经过评估,体积较3年前有增大趋势,因此拟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选用心玮“长城”支架辅助栓塞。







术前测量

动脉瘤瘤颈宽:3.44mm

远端血管:4.57mm

近端血管:4.14mm







术中器械

· 玮“长城” 4.0*22mm 辅助支架

· 0.021inch 支架微导管

· 6F 115cm 颅内支撑导管

· 6F 长鞘

· 弹簧圈微导管

· 弹簧圈若干







手术过程

支架微导管到位

长鞘置于C1段,颅内支撑导管引至C3段,微导丝的引导下,0.021inch支架微导管超选于M2段上干。


弹簧圈微导管到位

弹簧圈微导管塑形后,在微导丝引导下引至动脉瘤内。


弹簧圈释放

弹簧圈微导管引入第一枚2.0*60mm 弹簧圈。


长城支架半释放

支架微导管引入心玮“长城”支架 4.0*22mm,并将“长城”支架半释放。


弹簧圈继续释放

弹簧圈释放过程:继续完成弹簧圈填塞。


引入第二枚1.5*20 弹簧圈。


造影观察可见支架位置满意,弹簧圈在位,动脉瘤内尚有空间。


继续引入第三枚1.5*20 弹簧圈。


长城支架完全释放

心玮“长城”支架 4.0*22mm完全释放。


术后即刻造影

·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在位,支架内通畅,动脉瘤被完全栓塞,未见瘤颈残留。

· 术后CT未见明显出血或新发脑梗灶。










术后体会














该患者是择期的动脉瘤患者,前期动脉瘤体积不大,但在随访过程中可见瘤体增大,存在破裂风险。C6段单发动脉瘤适合弹簧圈栓塞,能够实现即刻栓塞、降低破裂风险,但由于瘤颈宽、不易裸栓,因此常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本病例选择了心玮“长城”支架作为辅助进行栓塞,支架到位过程相对平顺,释放过程平稳,显影清晰,在半释放状态下对弹簧圈微导管的支撑力恰当,支撑稳固,栓塞全程的锚定力较佳,能够起到对动脉瘤瘤颈栓塞的辅助效果。术后可见支架在位,支架内通畅,动脉瘤栓塞满意,达到了对C6段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心玮“长城“ 4.0*22mm支架整体刚柔适中,尤其在通过颅内弯曲段及C6段复杂走形时,表现出优越的径向支撑力,在未使用球囊辅助的情况下亦可实现良好贴壁。


心玮“长城”支架两端锚定段稳定性出色,在支架释放过程中无回缩或偏移,避免了术中位置调整带来的反复操作。


心玮“长城”支架展开后结构稳定,即使瘤颈下方为局部血管扩大段,支架依然能牢固覆盖瘤颈区域,形成清晰的桥梁结构,为后续圈材填塞提供稳定支撑平台。


在0.021inch支架微导管推送过程中,心玮“长城”支架推送阻力极小,明显无顿挫感、无“顶头”感,支架体内推送线性顺畅。


心玮“长城”支架释放反应灵敏,术中定位精度高,可实现逐段释放、边释放边调整,有助于精准对齐瘤颈两端定位点。


即便在颈内动脉段较为弯曲的位置,支架本身也未出现“打折”或“扭结”等问题,显示出良好的柔顺性与回弹性能配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直播花絮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术者简介



图片1.png

朱悦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破格)。

放射介入科主任,放射介入科党支部书记。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Mayo Clinic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共发表SCI论文131篇,影响因子累计717.385,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72篇,总影响因子401.427,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封底文章)、Materials today、Nano Letters、PNAS、Radiology(封面文章)、Stroke(封面文章)、Gastrointest Endosc等国际权威杂志。

担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青年工作组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外周血管介入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介入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等,担任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编委、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副主编、Frontiers in Neurology编辑等。

获上海市启明星、浦江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成果、上海交大晨星学者计划、交大医学院双百人计划等资助。获“国之名医-青年新锐”、“中国介入新锐”、“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青年五四奖章”称号。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奖励。


心玮“长城”支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心玮,国产唯一提供动脉瘤治疗整体解决方案商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心玮医疗

HeartCare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6609.HK)成立于 2016 年,公司着眼于中国未被满足的临床医生和患者需求,致力于提高医疗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可及性,降低重大疾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守护生命健康。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在南京江北新区、美国加州设有研发生产中心,并在北京、香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目前,心玮医疗已在神经介入领域开拓性地打造了脑卒中治疗及预防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管线涵盖取栓、动脉瘤及狭窄等神经介入治疗器械、介入通路器械以及卒中预防类器械。公司拥有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2项,授权专利超过250件,部分产品获“创新器械优先审评”资格,销售渠道覆盖国内除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产品在超2500家卒中中心使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