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举行。5月18日,胶质瘤病例分享讨论会顺利举办,并获得了全国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同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4位优秀医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胶质瘤病例分享。
本次讨论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尤永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白红民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陈菊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刚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艳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吕中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毛庆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牟永告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绍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舒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磊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杨学军教授等众多神经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讨论嘉宾。


主席致辞



江涛院士代表大会致辞,回顾了胶质瘤手术比赛的历史,强调了比赛的目的是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难度和处理技巧,以及促进神经外科医生的基本功。江涛院士还提到了比赛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以及国家级青年人才的培养。他强调了神经外科手术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直接社会效益。同时,他还介绍了国家科技部的中央科技委及其项目评估组织,并讨论了科研管理方式的变化。


病例分享

上半场

来自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胡永珍医师带来《术中彩超与黄荧光引导下胶质瘤切除与随访》。他向我们详细描述了手术过程中的彩超定位和黄荧光引导,以及整块切除和雕刻式切除的技术。讨论了术中止血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最后他还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以及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检测的结果。
通过他的分享,使大家了解到术中彩超和黄荧光引导技术在胶质瘤切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们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来自柳州市人民医院的曾祥博医师带来《双镜联合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下丘脑胶质瘤》。他详细描述了双镜联合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过程,包括显微镜和内镜的使用。并讨论了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难点和关键步骤,以及术中冰冻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从他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双镜联合入路对深部功能重要位置的肿瘤切除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且相对安全,该方式虽然目前在国际上使用较少,但仍可以通过标准化、个体化的治疗达到良好的临床预后。

来自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彭涛医师带来《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术中荧光显影技术辅助开颅双侧额叶复发胶质瘤切除术》。他详细描述了神经导航和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多模态影像技术的整合。并讨论了双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难点和关键步骤,以及术中冰冻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最后他还分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以及分子病理检测的结果。
从他的分享,我们可以认识到术前准确规划并利用导航、电生理、荧光等新型技术,联合放化疗、免疫治疗等能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邝欢医师带来了《一例左侧枕叶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分享》。他通过病例向我们介绍了术前评估、手术策略选择和术中操作技巧,以及术后放化疗和随访计划,强调了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子病理检测的重要性。最后他还分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变化。
邝医师总结表示,术后定期随访,对于强化结节的进一步诊疗,即继续随访、伽马刀或射波刀治疗意义重大。

来自湖北十堰太和医院的潘逸珩医师带来《枕骨大孔区-胸5水平椎管内超长节段室管膜瘤切除一例》。潘医师详细描述了术前评估、手术策略选择和术中操作技巧,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管理。讨论了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难点和关键步骤,以及术前术后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最后还分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变化。
通过该病例的分享,使大家了解到扎实的解剖知识储备和显微外科功底,锐性解剖充分显露,以及严密的电生理监测和多学科规范化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来自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张咏康医师带来《一例儿童弥漫性半球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他介绍到儿童额叶肿瘤手术需注重功能区保护,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认知功能评估。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和导航技术,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进行的放化疗,需根据分子病理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从该病例的分享中,我们特别注意到小儿胶质瘤的特点为低级别不会突破边界,因此建议整块切除,沿肿瘤边界切除,保留脑灰质。
下半场

来自贵黔国际总医院的汪剑涛医师带来《幕上脑实质巨大室管膜瘤切除》。他介绍到,巨大试管膜瘤手术需注重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术中采用导航和超声定位,确保肿瘤边界的准确切除,而术后则复查CT和MRI,确保肿瘤切除干净。
该手术体现了En bloc理念,但患者为青年女性,应不仅满足于影像学、细胞学或组织学的全切,更要找到功能全切与肿瘤切除之间的平衡点。

来自南部战区总医院的姚书敬医师带来《短期第二次唤醒开颅切除左侧额颞枕叶多发占位》。他强调短期二次唤醒开颅手术需注重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采用电生理监测和导航技术,确保手术安全。同时,术后应及时复查MRI,确保肿瘤切除干净。
该病例启示我们,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病情发展和精细化的神经功能评估,外科实践中需恪守技术精益求精的原则,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时机、必要性及二次手术决策。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曾云辉医师带来《岛叶胶质瘤手术及综合治疗》。该病例是一名41岁男性IT从业者,表现为头晕、右侧肢体麻木伴幻听,MRI显示左侧额颞岛叶占位累及海马头,DTl重建显示肿瘤包绕大脑中动脉分支。术中使用无牵拉技术联合多模态监测,经颞叶皮层造瘘切除病灶,术中重点保护侧裂静脉及M2段穿支血管。术后病理确诊为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3级),规范实施同步放化疗联合6周期替莫唑胺辅助化疗。随访显示肿瘤控制良好,患者神经功能完整并恢复工作。
该案例体现岛叶胶质瘤手术需平衡全切与功能保护,后续将探索唤醒麻醉联合荧光导航提升切除精度。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海洋医师带来《荧光细胞内镜辅助下左顶枕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一例》。该案例讲述了患者第一次术后随访半年,状态良好,但在一年时出现复发,复发部位在原位和床深方,最大径超过三个厘米。二次手术联合综合治疗,包括肿瘤切除、术中超声、黄荧光、美蓝染色和细胞内镜技术。术后24小时增强磁共振显示病变切除满意,患者接受放疗和变化单抗及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二次手术后半年,病变切除满意,患者生存期18个月。
王医师总结道,单一技术难以实现肿瘤全切和功能保留,多模态技术利于术中精准识别边界。

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吴碧莹医师带来《胼胝体蝴蝶状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分享》。该患者为38岁女性,因间断性头痛入院,术前诊断为偏肢体压迫胶质瘤。术前多模态辅助检查包括MRI、DTI和波谱分析,评估肿瘤与纤维素的关系。手术采用右侧皮层造漏和左侧纵裂入路,术中应用微探头超声定位和术中冰冻确认肿瘤边界。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EGFR基因扩增,MGMT启动子甲基化。术后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患者术后四个月复查无复发。
通过该病例的分享,大家对胼胝体压部胶质瘤的手术策略、多种辅助技术的综合运用、持续的解剖再学习和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全程管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牛亮医师带来《Neuronavigation-guided sub-pial resection hippocampal glioma》。该例患者为66岁男性,因头疼和头晕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左侧海马区占位。术前多模态检查包括MRI、DTI和波谱分析,评估肿瘤与纤维素的关系。手术采用颞前入路,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保护重要结构如视神经和脉络膜前动脉。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为弥漫星形细胞瘤,WHO 4级。术后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患者术后六个月复查无复发。
牛医师通过本病例强调,第一,要重视重要结构的保留,如海马回、杏仁核及关键神经纤维传导束;第二,海马等部位的手术原则应强调软膜下切除。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李然医师带来《多模态技术辅助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纤维切除术》。本例患者为45岁女性,因记忆力下降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导叶低级别胶质瘤。术前多模态检查包括MRI、DTI和波谱分析,评估肿瘤与纤维素的关系。手术采用皮层入路,术中应用机器人定位、术中超声、黄荧光和快速IDH检测。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为IDH突变型心形细胞瘤,WHO 2级。术后综合治疗包括放疗,患者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复查无复发。
通过该病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岛叶胶质瘤因毗邻结构复杂(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等),手术难度相对较大,而多模态技术的使用可极大改善岛叶胶质瘤患者功能保护及肿瘤全切率。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郑璇医师带来《优势半球岛叶基底节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在该病例中,患者为47岁男性,因双眼左侧同向性偏盲和左侧肢体麻木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胶质瘤。术前多模态检查包括MRI、DTI和3D Slicer重建,评估肿瘤与纤维素的关系。手术采用筋膜间入路,保护面神经功能,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1级。
郑医师特别强调了局限性胶质瘤的切除要点,即第一必须全切,第二明确肿瘤来源,第三血管评估至关重要。

总 结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刚教授总结道,本次比赛总年轻医生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对胶质瘤的深入理解,治疗操作规范,技术水平高。师者如光,年轻医生应珍惜向大师学习的机会,专家的点评对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同时他对病例选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即病例比赛应选择自己亲手经手的病例,体现对手术的理解和规范操作,而非追求病例难度。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磊教授致辞,他强调了神经外科医师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主导作用,需关注诊断、手术及后续治疗,实现MDT(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外科医生应当做到说到做到、眼到手到,快速准确地解决手术中的问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