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孟春时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内首个“听神经瘤临床诊疗中心”正式落成启用,同时市一神经外科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World Neurosurgery》发表的Koos 4级听神经瘤研究成果“Programmatic Strategies in the Retrosigmoid Approach for Koos Grade IV Vestibular Schwannomas (KG4VS): Exploring Surgical Anatomy, Technical Nuances, and Case Series”正式上线。两大里程碑式成果为乙巳春日画上了圆满句点,为复杂听神经瘤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01
揭牌:新的起点,新的希望

4月1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听神经瘤临床诊疗中心”正式揭牌,院长郑兴东莅临揭牌仪式。该中心采用全治疗链多学科协作专病发展模式,整合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整形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诊疗服务。这种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优势互补,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助力更多患者恢复健康。专病中心的成立,意义非凡,郑兴东院长对中心提出以下两点要求:1)要更好解决听神经瘤的肿瘤切除、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和重建,听力的保护和重建等难题,要服务于患者,造福于患者;2)要通过各学科发挥各自的优势:神经外科的手术优势、耳鼻喉科的听力保护和重建优势以及影像科在影像重建指引上的优势,以及整形科、康复、针灸科在面神经功能重建上的优势,相互融合,有利于专病的诊疗和学科群的发展。郑兴东院长表示,专病中心的发展模式,符合医院重点攻克疑难疾病诊疗的要求。听神经瘤是一个世界性治疗困难的疾病,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而专病模式有利于形成大队列专病数据库,有利于临床路径、临床乐谱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为外科医生提供临床操作参考。专病诊疗中心的成立,方便开展面向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助力指南的更新。最后,郑兴东院长希望神经外科团队在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奋勇向前,全力以赴,为解决听神经瘤这一疑难疾病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1:第一部分配图
02
科研: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就在诊疗中心揭牌的同时,楼美清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如同璀璨的北辰星,照亮了听神经瘤诊疗的未来之路。这篇论文,不仅是对团队多年来努力的认可,更是为无数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Koos 4级听神经瘤,是听神经瘤中最棘手的类型。这些肿瘤体积大,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风险极高。过去,医生们常常在全切除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之间徘徊,难以两全。然而,楼美清教授团队的“程序化切除”策略,却为这一难题找到了新的破解之道。这种策略,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手术从肿瘤内部开始,逐步减压,然后沿着特定的解剖标志,有条不紊地切除。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步都为了最终目标——保护患者的面神经和听神经。这种系统化的手术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效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术后,这种大型听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良好率达到了87.6%,听力保留率达到了 38.5%。这些数字背后,承载了无数患者会心的笑容,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图2:第二部分配图
03
微笑守护:温暖的守护,让希望生根发芽

从 2016年开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听神经瘤患者数量迅速增加。2016年(27例)、2017年(42例)、2018年(50例)、2019年(50例)、2020年(61例)、2021年(65例)、2022年(43例)、2023年(214例),2024年(286例),截止2025年4月,本年度已完成160例听瘤手术。这背后是医院不断提升的医疗技术,是患者们口耳相传的良好声誉。
为了更好服务患者,神经外科启动了“笑容守护计划”,它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康复之路。术前,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术后,康复指导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鼓励,都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仅如此,科室还定期举办“听”你我说-听神经瘤患友会。在这里,患者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互相鼓励和支持。楼美清教授和其他专家们也会亲临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这些交流会,不仅是一个分享的平台,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患者们不再孤单,他们知道,有一群人始终在守护着他们。


图3:第三部分配图。左,“笑容守护计划2025.01-04”(部分),右“听你我说-听神经瘤患友会”

结语
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关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在书写中国听神经瘤诊疗的新篇章。正如楼美清教授所言:"我们救治的不仅是肿瘤,更是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期待。”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推动诊疗方案全球共享,让"中国方案"惠及更多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