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 Y, Zhan Y, Wu Y, Yao P, Chen Y, Xiong Z,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nd Suppor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 2025;1(1):20-27. doi: 10.14218/NSSS.2024.00005.
然而,临床中存在营养筛查评估不准确、营养支持不到位、与指南推荐相反等情况,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营养不良的认识,提升营养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调查住院神经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支持情况,以识别营养评估和治疗方面的不足。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填写患者基本信息并进行首次营养评估;在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时记录最后的营养评估情况。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首次营养评估在患者入院时填写;营养支持情况在首次营养治疗后24小时内完成;管饲护理实践和肠外营养护理实践在营养治疗期间记录,最终营养评估和结局指标在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时记录。
该研究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均接受了营养风险筛查,24.4%的患者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22.7%的患者在最终评估时存在营养风险。然而,除ALB浓度外,首次和末次评估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18例(19.0%)患者进行了营养治疗,其中ONS治疗46例(39.0%),EN治疗77例(65.3%),PN治疗95例(80.5%)。接受EN治疗的患者中有35例(45.5%)出现并发症,而接受PN治疗的患者中有29例(30.5%)出现并发症。在本研究中,除确认导管位置和抬高床头外,并不是所有的管饲护理措施均在得到了落实。

图1 文章图片摘要
不仅调查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态,同时调查患者末次(出院/转科/死亡)营养状态,明确初次和末次调查时患者营养状态,可对比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状态,结果发现,除ALB浓度外,两次评估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差异不大,未得到较好改善。
在本研究中,初次和末次评估时分别有24.4%和27.7%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但只有13.2%和13.4%的患者分别在初次和末次评估时进行了营养评估,说明并非所有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均进行了营养状态评估。这表明营养的筛查和评估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按指南实施,有待改进。
在本研究中,除确认导管位置和抬高床头外,并不是所有的管饲护理措施均得到落实。监测胃残余量、定期监测血糖、加热营养液、控制输注速度和及时冲管等管饲护理措施的落实率还有待提升。
本研究中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低于25%。应加强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进一步营养评估,以明确营养状况开展营养治疗。本研究的营养护理实践不够规范,应重视管饲的护理。建议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以更好地开展营养支持工作,提升营养干预质量。
本文“Nutritional Status and Suppor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在期刊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上发表。
投稿:2024年10月8日;修回:2024年11月24日;接受:2024年12月7日;上线:2024年12月31日


李素云
● 主任护师,管理学博士,护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全英语教学老师,人民卫生出版社讲师团讲师;
●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外科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任国家护理标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决策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护理学组委员、湖北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护理学会第三届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协助组组长;
● 《护理研究》、《Current Medical Science》编委,《护理学杂志》、《骨科》审稿专家;
● 从事护理工作27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外科护理、循证护理、营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湖北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软科学项目及湖北省卫健委课题等10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任国家卫健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副主编及编委;主编/副主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11篇,EI收录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各1项;
● 获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护理操作技术能手”、湖北省护理学会“优秀护理工作者”、武汉市“双十佳护士”、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协和医院“双十佳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护理管理者”等荣誉称号。

晏蓉
● 华中科技大学护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骨科临床护理、循证护理。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参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发明专利1项,参编书籍教材3部。

万雅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护师,华中科技大学护理学硕士,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詹昱新
● 副主任护师,硕士,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专任教师,全英文授课老师;
●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小组组长,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京外教学基地负责人。任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护理学会第三届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生活方式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健康管理师;
● 《护理管理杂志》、《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护理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国临床护理》审稿专家;
● 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工作2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外科护理、重症护理管理、患者安全、质量指标构建、伤口造口护理、营养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主持湖北省科技厅课题1项,校级、院级课题 4项,主/参编教材及专著8部,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SCI 论文6篇;
● 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项目新技术1项。获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新冠肺炎防疫先进个人、协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理管理者等荣誉称号。
期刊简介
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 (NSSS, eISSN: 3067-6150)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官方期刊,由Xia & He Publishing Inc.(华誉出版社)出版。本刊旨在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囊括所有神经外科亚专科学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高质量原创研究、专家综述、观点、评论、病例报告和信稿等。
期刊主题
NSSS的收录范围涵盖神经外科学有关的所有亚专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 颅脑损伤
●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
● 脑血管病
●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 神经肿瘤
● 神经内镜技术临床应用
● 小儿神经外科
● 周围神经疾病
● 功能神经外科
● 神经重症
● 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学
主编介绍

赵洪洋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武汉

潘伟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
中国,香港
主办单位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由我国著名显微神经外科专家朱贤立教授创建。2005年以来,赵洪洋主任及姜晓兵主任带领科室先后成立了神经肿瘤、伽玛刀、脑血管病、脊柱脊髓、颅底内镜、功能、小儿神经、神经重症与创伤等十大亚专科。迄今为止,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十大亚专科的科室,特别是神经肿瘤、内镜颅底、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伽玛刀和脑血管病等亚专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十一五”规划子课题3项,获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资助(1700万),省级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27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欢迎投稿
期刊网站:
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journals/nsss

投稿网址:
https://www.publinexh.com/nsss/submit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