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 J, Wu G, Liu B, Zhou J, Fan C, Wang D, et 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Nerve Combing for Atyp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 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 2025;1(1):3-10. doi: 10.14218/NSSS.2024.00003.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Atyp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 ATN)作为一种顽固性面部疼痛疾病,长期困扰着众多患者。其特点在于面部疼痛持续存在,且对传统医疗手段反应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疗法虽能暂时缓解病痛,但往往难以根治,复发率高。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联合神经梳理技术在ATN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以期为AT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MVD联合神经梳理手术治疗的40例A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图1)。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手术技术、临床数据以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患者预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疼痛评分进行评估。
同时,在神经梳理过程中,我们动态监测了患者的动脉血压,并测定了术前及术中总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的水平变化。

图1:本研究ATN患者疼痛部位的示意图。(绿色表示A型患者,疼痛位于前额前部的皮肤上;红色表示B型患者,疼痛位于发际线处或其后方的颞部。)
(1)手术观察: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7例患者(17.50%)存在静脉合并蛛网膜粘连(Arachnoid Adhesions, AA)压迫三叉神经,而33例患者(82.50%)则仅存在AA压迫。这一发现提示,AA可能是ATN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图2)。

图2:在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发现AA压迫了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蛛网膜)
(2)术后即时疗效:根据BNI疼痛评分标准,术后即时评估显示,30例患者(75.00%)达到优秀疗效(P=2),4例患者(10.00%)达到良好疗效(P=3)。这表明MVD联合神经梳理手术在缓解ATN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长期随访结果:长期随访结果显示,25例患者(62.50%)维持优秀疗效(P=2),7例患者(17.50%)维持良好疗效(P=3)。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MVD联合神经梳理手术在ATN治疗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生理指标变化:所有患者在神经梳理过程中均出现动脉血压升高,且术前与术中AD和NE的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一发现提示,神经梳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0例ATN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MVD联合神经梳理手术在治疗ATN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长期三叉神经受压和中枢敏感化可能是ATN的重要发病机制。通过手术解除神经压迫,结合神经梳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MVD联合神经梳理手术在ATN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Nerve Combing for Atyp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在期刊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上发表。
投稿:2024年10月3日;修回:2024年11月5日;接受:2024年11月11日;上线:2024年12月4日


刘如恩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南昌大学博导,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功能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神经外科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创伤临床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 国家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I,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副PI,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华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副主编辑、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华行为医学与神经科学杂志、中华神经科与临床康复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国临床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外科杂志编委,主持科技部等国家国家级课题7项,获省部级课题4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发表论文163篇,出版专著6部。

刘佳雨
●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解放军医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主治医师,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130.546分。参译《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等著作。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创新研究孵化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1项;
● 同时担任包括Aging、Pain Practice、Cancer Medicine、World Neurosurgery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职务。多次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药协会等学术会议进行发言和壁报展示;
● 博士期间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期刊简介
Neurosurgical Subspecialties (NSSS, eISSN: 3067-6150)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官方期刊,由Xia & He Publishing Inc.(华誉出版社)出版。本刊旨在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囊括所有神经外科亚专科学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高质量原创研究、专家综述、观点、评论、病例报告和信稿等。
期刊主题
NSSS的收录范围涵盖神经外科学有关的所有亚专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 颅脑损伤
●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
● 脑血管病
●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 神经肿瘤
● 神经内镜技术临床应用
● 小儿神经外科
● 周围神经疾病
● 功能神经外科
● 神经重症
● 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学
主编介绍

赵洪洋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武汉

潘伟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
中国,香港
主办单位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由我国著名显微神经外科专家朱贤立教授创建。2005年以来,赵洪洋主任及姜晓兵主任带领科室先后成立了神经肿瘤、伽玛刀、脑血管病、脊柱脊髓、颅底内镜、功能、小儿神经、神经重症与创伤等十大亚专科。迄今为止,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十大亚专科的科室,特别是神经肿瘤、内镜颅底、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伽玛刀和脑血管病等亚专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十一五”规划子课题3项,获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资助(1700万),省级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27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欢迎投稿
期刊网站:
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journals/nsss

投稿网址:
https://www.publinexh.com/nsss/subm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