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在JAMA上公布了一项《健康年轻人院外心脏骤停的预后》的综述。
重要性
全球40岁以下表面健康成年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人4至14例。美国每年约35万至45万例院外心脏骤停中,仅约10%存活。
观察结果
在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年轻成人中:
约60%在送医前死亡(推测为心源性猝死);
约40%存活至入院(复苏成功的院外心脏骤停);
9%-16%存活至出院(心脏骤停幸存者),其中约90%神经功能良好(脑功能分级1或2级)。
病因
尸检研究表明,55%-69%的年轻心源性猝死者存在潜在心脏病因,包括:
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尸检心脏结构正常,常见于运动员);
结构性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疾病)。
非心脏病因可能包括药物过量、肺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发作、过敏反应和感染。超过半数年轻心源性猝死者存在可识别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在院外心脏骤停的年轻幸存者中,2%-22%可能携带遗传性心脏病(如长QT综合征或扩张型心肌病),这一比例低于尸检确诊的猝死非幸存者(13%-34%)。
评估与处理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者应接受以下评估:
基础代谢检查、血清肌钙蛋白、尿液毒理学筛查;
心电图、胸部X线、头盆部CT;
床旁超声(排查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或出血)。
需针对可逆性病因进行治疗,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异常;
违禁药物或药物过量(包括QT间期延长药物)。
若初步评估未明确病因,应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可能导致猝死的结构性心脏病(如未察觉的心肌病)或瓣膜病(如二尖瓣脱垂)。
植入式除颤器适应证
对于不可逆心脏病因(如结构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年轻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需植入心脏除颤器。
结论与意义
40岁以下表面健康成年人的心脏骤停可能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因引起。院外心脏骤停的年轻成人中仅9%-16%存活至出院。幸存者需全面评估潜在病因,若存在不可逆心脏病因,应植入除颤器以预防再发。
文献出处:
JAMA
. 2025 Mar 18;333(11):981-996. doi: 10.1001/jama.2024.27916.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Apparently Healthy, Young Adults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