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发布 | 693阅读
脑肿瘤-脑膜瘤

精微探界·颅底重生——基于多模态影像与前颅底三维重建技术的颅内外沟通复发脑膜瘤的3D外视镜切除

姚国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杨柳

中部战区总医院

黄浩浩

中部战区总医院

王建材

中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姚国杰主任、杨柳副主任医师、黄浩浩/王建材主治医师带来的:精微探界·颅底重生——基于多模态影像与前颅底三维重建技术的颅内外沟通复发脑膜瘤的3D外视镜切除,欢迎阅读,分享。


病史

51岁,男性,病程较长,多次复发,多次手术。


因“前额部脑膜瘤术后5年,发现肿瘤复发3月”入院,患者先后分别于2018年7月在武汉某大型区域中心医院行额叶脑膜瘤切除术,2020年/2021年因脑膜瘤复发于内镜下行鼻、颅底脑膜瘤(WHO 1级)切除术,2024年11月患者于外院行头颅MRI检查发现:筛窦、蝶窦、斜坡及前颅窝底、左侧眼眶内占位,考虑脑膜瘤复发。


既往史:2015年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拜新同,血压控制可, 2018年7月在外院行额叶脑膜瘤切除术,2020年/2021年因脑膜瘤复发于外院内镜下行鼻、颅底脑膜瘤切除术(WHO 1级)。


查体: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脑膜刺激征阴性。右侧瞳孔,直径3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外突、失明,嗅觉丧失,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DSA+球囊闭塞试验(阳性):


L-ICA( 正位)

L-ICA(侧位)

L-ICA(3D)


诊断:前颅窝底、左侧眼眶内侧、筛窦、蝶窦、海绵窦及斜坡复发脑膜瘤。



注意事项及策略



一、神经血管保护

视神经:避免过度牵拉或电凝及热损伤。

颈内动脉:术中避免直接损伤或过度牵拉。

脑神经:海绵窦区操作时注意保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


二、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是预防脑脊液漏的关键。用肌肉、自体脂肪加医用胶严密修补缺损硬膜和额骨膜瓣覆盖在颅底来  预防脑脊液漏。骨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需再用骨板或钛板加固重建。


防止感染:彻底清除鼻窦黏膜,封闭鼻窦腔。手术后将额骨膜瓣放在双额眉弓及眶顶骨瓣下,自两侧视神经之间引入,覆盖在颅底残腔和斜坡上,在颅外污染区与颅内非污染区建立一个隔离屏障来预防颅内感染。


三、脑保护

避免过度牵拉:脑压板时注意力度,避免脑组织损伤。


控制颅内压:术中可使用甘露醇或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四、术中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视神经神经及运动诱发电位。


血管监测:必要时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血流。



术中视频


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手术视频


术后颅底重建

颅底缺损硬膜行人工硬膜水密缝合



蝶窦腔行自体脂肪、阔筋膜填塞及生物蛋白胶封闭



额骨膜瓣放在双额眉弓及眶顶骨瓣下,覆盖在颅底残腔和蝶窦上



额骨膜瓣覆盖后前颅底凹陷腔隙再次自体脂肪填塞、封闭



前颅底缺损骨质用自体额骨塑形重建并固定



眉弓、眶顶、鼻骨骨瓣回纳,钛连接片固定



3D塑形钛板对前额部缺损颅骨修复


术后MRI


术后病理:


目前恢复情况:


术中环境照片:


总结


3D外视镜、显微镜、神经内镜都是神经外科不可缺少的手术工具。3D外视镜能提供更广阔视野,更大的手术术野能帮助术者对术区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3D外视镜在深部脑肿瘤切除中具有临床优势;3D外视镜在舒适度、设备协同性、清晰度和示教方面有显著优势。


3D外视镜替代头部找到病灶,改善术者体位,尤其在后颅窝、松果体、侧颅底等术区的手术、改善低头手术带来的术者健康问题。


整个手术团队都能看到相同的精细术野,沟通更高效,3D画面可实时传输到演播室/会议室,教学体验极佳、一键录制,视频/照片素材随时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3D外视镜手术直播周,第一台3D外视镜下复杂前颅底内外沟通肿瘤切除术完整手术视频


专家简介


姚国杰 主任医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颅底肿瘤及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现为中国解剖学会神经外科解剖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南方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4篇

● 参与《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介入神经放射外科学》、《鞍区神经外科学》、《现代微创外科学》、《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学》、《实用神经外科手册》、《颅脑损伤-从认知障碍的评估到康复》等8部著作的编写。获省部级成果奖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承担和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


科室团队介绍





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1983年独立建科,1995年成为全军神经外科中心,2011年建成脑科医院,2012年获评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设有4个病区(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功能、汉口综合病区)和1个专业NICU,展开床位175张。现有医、护、技各类人员155人,其中专业技术一级1人,专业技术三级3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52人。科室拥有复合手术室,包括:双平板DSA机、头部伽玛刀、神经导航、癫病监测及手术系统、Leksell头架等一流硬件,全方位开展了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脊髓肿瘤、颅神经疾病、癫痫的外科诊治,并实现了手术、放化疗和功能康复的综合服务。

作为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拳头科室,神经外科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在保持神经血管介入亚专业回内领先地位的同时,颅底外科亚专业、癫痫与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均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形成了特色鲜明、亚专业完备的优势专科,在国内、军内享有盛誉。科室是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单位,先后被评为中部医疗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脑血管病微创治疗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全军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及全军科技创新团队等。

科室教学科研牢牢瞄准军事医学前沿,先后在血管内止血带、脑外伤认知评估、脑功能增强训练等方面获得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累计获得资助超过千万,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超过15项。

科室参与制定国家指南2个,行业技术规范1个。现有湖北省医学拔尖人才1人,军队医学青年培育计划2人,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培养计划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担任国家级学术组织副主委以上2人,常委2人,省部级学术组织主委1人,副主委5人。

神经外科积极响应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姚国杰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的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精益求精,创新进取,不断挖掘“三镜”潜力,发挥其极致优势,在湖北省内积极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学科发展。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