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发布 | 578阅读

【精选编译】脑膜中动脉栓塞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邵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脑膜中动脉栓塞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神经外科Rahul K. Chaliparambil等研究者对MMAE后cSDH吸收前重新开始AT治疗是否会影响患者影像和临床预后进行了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ahul K. Chaliparambil, et al. Neurosurgery. 2025;96(4):901-907. doi:10.1227/neu.0000000000003176】



研究背景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因此如何采用新的治疗模式降低该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率尤为重要。已知的cSDH发生风险因素之一是抗血栓(AT)治疗。接受抗凝(AC)或抗血小板(AP)治疗的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因为担心复发而停止用药。然而,许多因需要抗血栓药物治疗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如果长期停用抗血栓药物,可能会面临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对于患有房颤的患者,连续停药7天或更长时间,已被证明与显著升高的全因死亡率、中风和心肌梗死风险相关。目前对于患者在治疗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后何时可以安全地恢复抗血栓(AT)治疗,医学界缺乏共识。在最近的一项针对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和中风神经科医生的调查中,36%的受访者表示在手术后1周内会为高危患者重新开始抗凝治疗(AC),44%的受访者会在手术后1到4周之间重新开始,而19%的受访者则表示仅在手术后4周以上才会重新开始此类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需要重新开始抗血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中脑膜动脉栓塞(MMAE)被认为是一种潜在有效且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如何,目前尚缺乏相关报道。在本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神经外科Rahul K. Chaliparambil等研究者对MMAE后cSDH吸收前重新开始AT治疗是否会影响患者影像和临床预后进行了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该中心2018年至2024年接受MMAE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标准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AT组和非AT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缓解情况,并比较了手术前后30天的抗血栓治疗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


在111例MMAE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中位年龄为73岁,27.9%为女性,80.6%为白人。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46例(41.4%)表现为cSDH完全缓解(complete resolution)。其中11名病人(9.9%)接受再次手术(reoperation)。cSDH中位深度为14.0mm,中位中线移位为3.0mm。32例(28.8%)在血肿完全吸收前恢复AT治疗。恢复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5天。AT组患者的影像学缓解较低(21.9% vs 49.4%,OR=0.2872,95%CI=0.1113-0.7404,P=.0103),但再次手术率和残余症状呈现(residual symptomatic presentations)率相当。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或术后30天恢复AT治疗对患者结局没有影响。接受单纯抗血小板药物或单纯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主要结局(major outcomes)相似。


表1. AT组和非AT组临床和人口特征。


表2. 手术细节和结局。


图1. AT组和非AT组非缓解的K-M曲线。


图2. AT≤30天和AT>30天非缓解的K-M曲线。


图3. MMAE重启AT后伴或不伴手术治疗亚组分析的K-M曲线。



研究结论


在cSDH完全吸收前重新开始AT治疗与血肿吸收率降低有关,但再次手术和残留症状的发生率相当。本结果支持在MMAE后对需要AT治疗的患者谨慎重新开始AT治疗。



彩蛋!脑医汇AI怎么看?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邵将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吴培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003内容1096阅读

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