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发布 | 3202阅读

马文斌教授:破局脑胶质瘤诊疗困境,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在行动

脑医汇

马文斌

北京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2025年4月20日,“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在京正式成立,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脑胶质瘤的诊疗与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成立大会上,脑医汇-神外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围绕分会的成立初衷、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其在推动临床转化、患者关爱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核心作用进行了深入访谈。马教授从战略高度和临床一线实践出发,为脑胶质瘤领域的同行带来了前瞻性思考与切实经验分享。



脑医汇-神外资讯:马教授您好!恭喜您担任“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的首任主委,作为首任主任委员,请问分会成立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分会的成立,对脑胶质瘤诊疗和研究领域有哪些意义与价值?


马文斌教授:

2023年我国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已将胶质母细胞瘤纳入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为重要且占比最大的亚型。基于此,在江涛院士、毛颖院长以及众多专家的共同提议下,我们萌生了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的构想。在罕见病联盟总会的积极推动以及众多专家的热情参与下,今天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正式(以下简称“分会”)成立。

分会成立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按照罕见病的工作流程,对胶质母细胞瘤乃至胶质瘤进行全病程、全流程管理;二是加强患者教育,关爱患者,提高全社会对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的认识,推动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尽快从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促进国际药物在中国落地,服务于国内患者;三是提升医生对罕见病,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及胶质瘤的整体认知水平。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地区对胶质瘤的认识和治疗手段有待更新,这也是分会需要努力的方向。



脑医汇-神外资讯:胶质母细胞瘤已被纳入罕见病目录,但其他亚型胶质瘤,如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尚未被纳入。未来,分会将如何推动其他胶质瘤亚型纳入罕见病目录?若成功纳入,将会给患者诊疗、医保政策、社会关注度等带来哪些变化?


马文斌教授:

除了胶质母细胞瘤这一最大亚型外,胶质瘤还包括成人中较常见的2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更多出现在儿童中的其他亚型。目前,我们主要聚焦于成人2级、3级的IDH突变型胶质瘤。尽管这些亚型患者存活率相对稍高,但整体患病率较低,符合罕见病的定义。因此,推动这些亚型尽快纳入罕见病目录,是分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些亚型的发病机制与胶质母细胞瘤不完全相同,因此使用的药物也不同。近年来,国际上对IDH突变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治疗已取得一些新突破,我们希望借助这些突破,推动相关药物在中国尽快落地,并积极推进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
据了解,近期将召开会议讨论第三批罕见病名单的相关事宜,我们亟需将胶质瘤的其他亚型尽快纳入罕见病联盟的目录之中。



脑医汇-神外资讯:我们知道Vorasidenib已在多国获批,北京协和医院也已借助天竺综保区政策引入该药,但在国内广泛可及仍有困难。作为分会主委,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Vorasidenib尽快惠及更多患者?


马文斌教授:

以Vorasidenib为代表的IDH抑制剂在延长2级少突胶质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表现出良好疗效,已被国际NCCN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纳入推荐。以往,患者仅能够在海南博鳌购买相关药物,但这一途径难以覆盖广大患者。因此,如何将药物引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医疗资源发达地区,成为解决药物可及性问题的关键步骤。

为推动Vorasidenib在国内尽快落地,我们依托罕见病平台,联合药物学专家、临床专家和药物研发企业,利用相关政策和医疗保障体系。今年4月,Vorasidenib已成功在北京天竺保税区实现落地,协和医院成为首批可开具处方的医院之一*
此外,我们正积极推动Vorasidenib在中国开展桥接试验。若桥接试验成功,药物将“大跨步”进入中国市场,届时各地有经验的医生均可开具处方,药物可及性将大幅提升,患者在大陆内将有更多机会获得该药物治疗。



脑医汇-神外资讯:本次成立大会议题之一是“因罕而聚”。在分会的愿景中,将如何让脑胶质瘤这一“小众”疾病获得“大众”关注,最终实现“虽罕不孤”?


马文斌教授:

罕见病联盟与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等组织在学术和组织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它依托联盟,与卫健委等部委紧密联系,发布多项政策性文件,这是其独特优势。

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对脑胶质瘤这一罕见病的关注和支持。未来,国家有望加大在研发转化、诊疗全过程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宣传方面,我们将借助国家基金等资源,筹集资金支持罕见病工作,进一步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等罕见病的社会关注度。
同时,我们将发挥罕见病联盟的宣传作用,将其打造成“宣传队”和“播种机”,把分会工作做得更好、更大。未来几届分会将吸收更多团体会员和各领域专家加入,普及相关知识,提高药物可及性,让脑胶质瘤这一“小众”疾病获得“大众”关注,最终实现“虽罕不孤”的目标。

*Vorasidenib已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截至发稿时,已获批引入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专家简介


马文斌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脑胶质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促会脑神经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脑转移瘤协作组副组长;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第三任组长

● 擅长开展恶性脑肿瘤的综合治疗和全病程管理,对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及基因治疗研究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开展影像引导下-术中电生理检测下-唤醒麻醉下重要皮层及白质纤维束功能区病变切除,并对多模式影像学融合(如PET/CT、fMRI、MRI、CT)神经导航有所心得

● 现任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 目前开展恶性颅脑肿瘤十余项临床试验,惠及百余名患者。主持并结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文,发表SCI文章150余篇。作为编者参与编写《脑肿瘤的化学治疗》、《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临床内分泌外科学》等,作为副主译参与翻译《神经外科手术学》,作为译者翻译《神经外科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等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