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公众号:神经病学思辨
中间神经痛(nervus intermedius neuralgia)又称膝状神经痛(Geniculateneuralga)或者原发性耳痛(primaryotalgia)。中间神经是面神经(颇神经V)的一部分,位于面神经的运动成分和前庭蜗神经之间。中间神经的命名正是由于其位于面神经和前庭上神经之间而来。它包含面神经的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到达面管后,它在膝状神经节与面神经的运动根连接。膝状神经节是面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起始部的弯曲处。膝状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传导,其周围突接收来自舌前2/3的味觉信息以及耳鼓膜、外耳道和耳廓皮肤的感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中枢突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此外,其伴行于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被认为是面神经的一部分,参与了面部表情肌的支配。通过副交感神经纤维膝状神经节也司理泪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黏液腺的分泌。
面神经走行: 面神经纤维发自大脑皮层—延伸至脑干的面神经核—随后出延髓脑桥沟外侧部—伴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入内耳门—穿内耳道底的面神经区—入神经管—行向外侧—穿膝神经节—向下—由茎乳孔出颅—经腮腺达面部。
小脑脑桥角段:离开脑桥,到达内耳门。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内耳道段:面神经由内耳门进入内耳道。临床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周围性瘫痪,伴重听或耳聋和前庭反射减弱。
迷路段:面神经到达膝状神经节。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如有鼓膜及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综合征)。
鼓室段和锥段: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鼓室段和锥段。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
颞骨外段:出茎乳孔,发出耳后神经、二腹肌支等小分支。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