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陈润东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循环抽吸在机械取栓中的影响因素与实验验证》,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波兰格但斯克医科大学第二放射科的Magda Jablonska等人旨在探讨影响CyA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与传统的静态抽吸进行比较,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1月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gda Jablonska,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4 Nov 7;45(11):1708-1715. doi: 10.3174/ajnr.A8369】
本实验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循环抽吸系统配置,使用直径15毫米的合成血栓模拟实际操作环境。通过改变溶液类型、电磁阀数量和频率,逐步优化抽吸系统。对每种设置下的压力波动、血栓相对重量损失和抽吸流量进行测量,以评估其对血栓清除效率的影响。此外,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导管尺寸对抽吸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负压波幅减小,但随着配置的改进,负压波幅逐步增加。以第5次迭代(i5)为例,在5赫兹频率下,其最大负压波幅达到81千帕,相比静态抽吸的37.8%,i5系统的血栓相对重量损失高达100%(P=0.05)。在抽吸流量方面,静态抽吸为311毫升/分钟,而i5系统为199.8毫升/分钟(P<0.01)。结果表明,i5配置的循环抽吸不仅在血栓清除方面表现出色,还减少了血管塌陷的风险。

图1. 不同抽吸系统配置的图示。

图2. 最终循环抽吸系统配置的可视化。

图3. 不同抽吸频率下压力波形分析。

图4. 预设抽吸系统的抽吸流量和相对重量损失结果汇总。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润东 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