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简介
患者:男,46岁。
代主诉:发现左侧肢体无力318分钟。
现病史:318分钟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侧肢体无明显活动,伴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外院头颅CT未见出血。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病史;“白癜风”20年,治疗不详。“肠炎”病史10年,间断排血便,间断应用“美沙拉秦肠溶片、美沙拉秦栓”,具体不详。
查体:
· 嗜睡,精神差,言语不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病理征阴性。
· 首次NIHSS评分13分,发病前mRS评分0分,入院时GCS评分14分,洼田饮水试验:不配合,ABCD2评分5分,Barthel指数评分0分,ASPECTS-DWI 7分。
影像信息
入院颅脑磁共振示:右侧额顶颞岛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急性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脑实质灌注示核心梗死区(ADC<620)体积为78.6ml,显著低灌注区(Tmax>6s)体积为115.2ml,Mismatch体积为36.6ml,Mismatch比值1.5。

T1

T2

DWI

MRA

诊断及治疗策略
· 青年男性,急性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型? 颈动脉夹层?
· 右侧颈内动脉未显示,闭塞?
·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拟应用8F SkyGuard®球囊导引导管
· 抽吸导管&中间导管抽栓
· 支架取栓
· 必要时C1段支架植入
术中器械
· 8F SkyGuard®球囊导引导管
· 5F 125cm 单弯导管
· 0.035inch 泥鳅导丝
· 5F SkySurfer®远端通路导管
· Rebar-18微导管
· Synchro14微导丝
· 4.0*40mm SkyFlow®颅内取栓支架
治疗过程
主动脉弓正斜位提示右侧颈内闭塞


后循环前向代偿


8F BGC到位,5F中间导管近端抽出2块血栓


置入4.0*40mm SkyFlow®颅内取栓支架,C6 段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一次三级再通


观察15分钟,几近闭塞。

植入7.0×50mm WALLSTENT支架



双源CT未见出血

术后小结
思考一
· 头颈部动脉夹层(CcAD)指各种原因造成颈部或颅内动脉内膜损伤撕脱,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使血管壁各层分离,进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夹层动脉瘤。
· CAD发生率约(2.6~3.0)/10万人年,其中ICAD发生率(2.5~3.0)/10万人年,VAD发生率(1.0~1.5)/10万人年,约 13%~16% 患者存在多条动脉夹层 。
· 国外资料显示CAD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 2%,在小于45岁人群中该比例可高达8%~25% 。
· CcAD是导致青年男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
典型影像
· 动脉偏心性狭窄伴外管径扩张;或长丝状、不规则狭窄,或串珠样改变或阶段性狭窄。
· 双腔征、壁内血肿、内膜瓣、火焰征(鼠尾征)、形态学快速改变等。
· 非分支血管的梭形或不规则瘤样扩张。
· 串珠征、双腔征、内膜瓣等典型表现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TA、MRA或DSA均可单独确诊,而对于有些非特异性的影像改变,比如局灶性动脉瘤样扩张、狭窄和闭塞,则需要多种检查方法结合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鉴别。
· HR-MRI对夹层血管内膜瓣及壁间血肿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头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0%和99.0%。
思考二
· 该青年男性,无“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造影提示其他血管动脉硬化表现不明显。
· C1段抽栓及C6至大脑中动脉M1段大负荷血栓支架取栓开通后,C1段几近闭塞。
发病机制考虑颈内动脉夹层。
BGC应用场景
· 取栓:BGC通过近端球囊阻断血流,减少血栓逃逸、提高抽吸效率,并可联合支架取栓实现“复合取栓”。
· 颈动脉支架植入:近端血流控制,减少斑块碎片脱落导致的远端栓塞(尤其适用于高危斑块、溃疡病变),联合远端栓塞保护装置实现双重保护。
· 后循环取栓(椎基底动脉闭塞)的应用场景探索;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中的血流控制场景探索。
思考三
8F SkyGuard®球囊导引导管、5F SkySurfer®远端通路导管与4.0*40mm SkyFlow®颅内取栓支架组合优势:
① “阻断-抽吸-锚定”三位一体:
· BGC阻断近端血流,SkySurfer®远端通路导管提供高效抽吸通道,SkyFlow®颅内取栓支架锚定高负荷血栓
· 三者联合显著提高首过再通率
② 减少操作次数:
· 单次操作即可清除大部分血栓,降低反复取栓导致的夹层扩展及血管损伤风险。
③ 全程栓塞防护:
· BGC捕获近端逃逸血栓,SkyFlow®颅内取栓支架减少远端栓塞,形成双重保护。
术者简介
刘一强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介入科副主任;
2019年6月-2020年10月 参加“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为赞比亚创建介入放射学学科;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影像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委员;
郑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郑汴一体化卒中专科联盟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市卒中学会理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