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发布 | 427阅读

【中国声音】JAMA Neurology|全球首次应用机器人辅助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临床研究成果

高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2025年4月8日,北京——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JAMA Neurology》以研究快讯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高峰教授杨明医生团队全球首次应用机器人辅助机械取栓(M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早期临床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天坛医院高峰教授团队联合杭州德诺脑神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RATIONAL机器人辅助血栓介入系统”(以下简称RATIONAL系统)在手术成功率、辐射防护及操作效率方面实现革命性突破,标志着神经介入手术迈入智能化、标准化的全新时代。

全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urology/fullarticle/2831979

技术里程碑:全球首款预加载介入取栓手术机器人系统,精准操控,以实现闭塞血管的高开通率。


RATIONAL系统是全球首个专为机械取栓设计的预加载机器人系统,由北京天坛医院与杭州德诺脑神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历时5年联合攻关完成。其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1

多器械独立精准控制:

通过3D操控台的3个独立摇杆,术者可实时操控微导丝、微导管、抽吸导管及取栓支架的推进、旋转与回收,支持多器械协同操作,实现“支架取栓联合抽吸”的一体化高效再通。


2

预加载耗材设计:

系统采用一次性预装耗材(DNNS107-IR),将传统手术中耗材手动组装时间缩短90%,整体手术时间(穿刺至再通)优化至平均65.1分钟,其中机器人纯操作时间仅需8-24分钟


3

取栓操作高成功率:

10例入组患者手术全程由机器人独立完成颅内取栓操作,无需术者手动修正导管位置或操作器械,器械操作完成率100%,动脉成功再通率100%(mTICI 2b/3级)。








临床数据彰显突破性:高效、安全、辐射防护全面领先


本研究为超早期、前瞻性、探索性临床试验,纳入1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关键成果包括:


1

术后90天神经功能显著改善:

7例患者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评分<2),无器械相关并发症,验证系统安全性。


2

辐射剂量降低99%:

术者在控制台操作时辐射暴露仅0.18±0.11µSv,较传统手术区域(59.21±52.57µSv)减少99%,极大保护医护健康。


3

手术效率行业标杆:

首例手术仅32分钟完成,最快机器人操作时间8分钟,远超同类系统(文献平均操作时间>30分钟)。


当前局限与未来优化方向


尽管RATIONAL系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了显著优势,研究团队也客观指出了现阶段的技术挑战:


1

设备仍需进一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当前机器人版本的穿刺及动脉鞘置入等环节仍需技术人员辅助完成,下一步将逐渐实现手术机器人全流程自动化完成脑动脉取栓操作。


2

样本规模待扩展:

本研究为小样本探索性试验,未来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长期疗效与泛化能力。


破解脑卒中治疗难题:标准化操作推动医疗普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首位病因,传统取栓手术高度依赖术者经验,且存在辐射风险高、区域医疗水平不均等痛点。RATIONAL系统的创新价值在于:


1

操作同质化:

通过机器人程序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差异,推动基层医院实现“三甲级”手术质量。


2

远程治疗雏形:

术者可在无辐射环境中远程操控手术,未来结合先进网络技术,有望为偏远地区提供实时取栓治疗,将极大缓解由于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造成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转运延误、改进现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模式。


3

辐射防护新标准:

为全球首个将术者辐射暴露降至接近环境本底水平的机器人系统,重塑介入手术安全规范。


多方协力铸就创新引擎


本项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AAA01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272225)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220016)支持。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神经介入在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