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神经介入资讯“病例分享专栏”为大家带来的是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管生教授团队提供的三枚密网支架套接配合弹簧圈的局部重建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一例,欢迎阅读。(欢迎神经介入同道踊跃投稿!投稿邮箱:neuro_intervention@163.com,咨询微信号cheungtau)
病史简介
患者崔某,男,47岁,因头痛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脑出血家族史。
完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后,行全脑血管造影
3D造影显示动脉瘤最大径33.5
载瘤动脉近远端直径分别为5.3,4.4mm
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角度较大,动脉瘤为巨大宽颈,手术难度巨大,常规外科及介入手段均难以实施。
毫无疑问,密网支架+圈的局部重建是最佳治疗方案!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颅内巨大动脉瘤,我们术前先局麻做了全脑血管造影,并在造影时做了压颈试验。
手术步骤
术前尝试微导丝、微导管超选流出道和确定通过瘤囊时的支撑点、预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等一系列充分准备!
并在术前再次跟患者及家属做了详尽沟通,重点可供选择的其它如外科搭桥等方法以及费用问题,家属毫无犹豫依然选择介入。以下是我们手术过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全程2小时10分钟(包括麻醉和术后苏醒)。
双侧股动脉置鞘,右侧8F导引导管和6FNavein,左侧5F导引导管。预塑形微导管头,配合三米0.014synchro微导丝经右侧顺利超选至M3,并交换Marksman,第一枚PED-FLEX选择的是4.5/35。
释放第一枚PED
远端释放在C7远端(流出道足够远以增加铆钉力量),近端释放于瘤囊;
之后将支架导管经支撑导丝再次引至M2串联套叠第二枚支架(5*35两者重叠1cm),近端跨越了流入道的弯曲,但明显稳定性和网丝密度不够。
随按计划引入第三枚支架(5*30)。顺利桥接释放。
经左侧预置栓塞导管在瘤囊内陆续植入5枚大弹簧圈。
复查造影,远端流出道及颅内分支显影良好,瘤囊内对比剂明显滞留。
效果满意,麻醉苏醒后患者无异常。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