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SE 01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突发头痛3天余。
现病史:患者源于3天余前突发头痛,急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脑血管检查提示基底动脉动脉瘤,予以积极抢救治疗,并详细解释病情及相关治疗风险,于今日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体温 36.0℃,脉搏 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嗜睡,呼唤睁眼,言语尚楚,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余颅神经查体不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
术前影像



手术方案
➢术前诊断
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手术方案
全麻DSA+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中器械
· 8F 股动脉鞘
· 8F 导引导管
· 0.014" 200 微导丝
· 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
· SL-10支架微导管
· Echelon-10栓塞微导管
· 颅内支架系统
· 弹簧圈、封堵器
治疗过程
术中造影。


路图下,泥鳅导丝导引下同轴输送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8F导引导管, 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顺利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迂曲段, 8F导引导管顺利跟进。
泥鳅导丝导引下,进一步携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走远至左侧椎动脉V3段。

0.014" 微导丝塑形后超选左侧大脑后动脉,顺利携SL-10支架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

0.014" 微导丝携第一根Echelon-10栓塞微导管置于分叶状动脉瘤较大的瘤体内。

0.014" 微导丝携第二根Echelon-10栓塞微导管置于分叶状动脉瘤较小的瘤体内。

先行分叶状动脉瘤较小的瘤体栓塞,填塞过程中可见弹簧圈向载瘤动脉内突出,调整后部分袢进入分叶状动脉瘤较大的瘤体内,继续填塞仍可见弹簧圈向载瘤动脉内突出,遂拟进一步释放支架。

顺利输送一枚支架,定位后行原位释放,越过瘤颈处以推为主释放支架,通过“穹窿效应”保护瘤颈,可见弹簧圈向瘤体内推挤明显。

继续填塞原首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

继续填塞数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复查造影见分叶状动脉瘤较小的瘤体已不显影。

随后行分叶状动脉瘤较大的瘤体栓塞,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

继续填塞数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复查造影见分叶状动脉瘤已不显影。

术后即刻造影。

术后情况
术后正常醒麻醉,拔除气管插管。神清语利,查体正常,术后返回病房。
CASE 02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61岁。
主诉:突发头痛3天余。
现病史:患者源于3天余前突发头痛,急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脑血管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余情况不详,后患者为进一步治疗,遂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体温 36.5℃,脉搏 80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30/80mmHg。嗜睡,呼唤睁眼,言语清楚,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
术前影像



手术方案
➢术前诊断
颅内动脉瘤(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双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烟雾状血管形成。
➢手术方案
全麻DSA+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术中器械
· 8F 股动脉鞘
· 8F 导引导管
· 0.014" 200 微导丝
· 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
· Echelon-10栓塞微导管
· 弹簧圈、封堵器
治疗过程
术前造影。



路图下,泥鳅导丝导引下同轴输送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8F导引导管, 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顺利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迂曲段, 8F导引导管顺利跟进。
路图下,0.014" 微导丝携Echelon-10微导管置于基底动脉中段,随后将6F 0.070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跟进至左侧椎动脉V4段。

0.014" 微导丝重新塑形后,路图下,分别携两根Echelon-10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P2段动脉瘤近端。


重新选择工作角度,微导丝重新塑形,路图下,分别携两根Echelon-10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


经第一根Echelon-10栓塞微导管填塞首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弹簧圈成篮良好,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

经第二根Echelon-10栓塞微导管填塞第二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

双微导管继续交替填塞数枚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未见弹簧圈继续向载瘤动脉内突出,复查造影见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

术后即刻造影。


术后情况
术后正常醒麻醉,拔除气管插管。神清语利,查体正常,术后返回病房。
病例小结
通桥银蛇®PLUS远端通路导管远端通过能力强,可以顺利通过迂曲成袢的血管,且抗打折能力优良,近端支持良好。
术者简介
穆士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论文评审专家;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编委。
目前专门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及颅内血管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卫健委等科研课题7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
刘新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介入中心博士研究生,医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和UCSF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磁共振成像研究。
博士在读期间,获邀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血管成像中心学习1年。
此外,作为课题主要实施人员参与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影像导航及动物试验;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累计发表SCI文章数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