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Q1-何江弘教授:张教授,本次会议聚焦慢性意识障碍领域的TMS治疗,其中涉及不同病程阶段技术使用、适应症与特殊情况处理、疗效判断等关键内容。想请您结合多年在神经内科重症领域的深入研究经验,谈一谈TMS在早期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使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您对这项技术未来在早期意识障碍治疗方面的发展预测。
张艳教授:

02
Q2-何江弘教授: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在早期对患者实施TMS时,一般应怎样把握介入时机?具体在患者处于何种状况下,适合开展早期TMS治疗?另外,早期实施TMS时,在参数设置上与后期应用相比,是否存在差异?若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艳教授:

03
Q3-何江弘教授:吴教授,本次活动聚焦慢性意识障碍。TMS在正常人群的应用已历经多年,而意识障碍情况更为复杂。想请教您,从康复专业角度出发,在使用TMS治疗慢性意识障碍时,应如何把握应用尺度?基于您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该项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空间如何?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关于安全性的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吴毅教授:

04
Q4-何江弘教授:在刚刚的讨论环节,有专家提出TMS治疗周期的问题。TMS在卒中病人运动恢复等正常人群的治疗中应用已久,一般这类人群的治疗周期通常为多久,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停止治疗的时间呢?像偏瘫恢复有时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基于这些正常人群的应用经验,在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您认为推荐的疗程是怎样的,又该如何把握终止疗程的时间呢?
吴毅教授:

05
Q5-何江弘教授:吴教授,您提到TMS治疗慢性意识障碍需要持续进行,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时长有差异,且治疗过程中康复处方的治疗剂量会随病情调整。另外,有专家指出联合调控是未来的良好趋势。想请问您,目前华山医院在TMS与其他调控方式的联合应用上有哪些新尝试和经验?从您个人专业角度看,在意识障碍治疗领域,联合调控未来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会更好?
吴毅教授:
TMS作为神经调控的一种手段,在华山医院,我们已开展经颅电刺激,并且计划开展经颅超声刺激,这些均属于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根据我们的经验,TMS与经颅电刺激联合应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可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然而,在慢性意识障碍的治疗方面,其效果尚未明确,仍需深入研究。从长远来看,多靶点、多方式刺激对于改善大脑整体功能意义重大。不同的刺激靶点作用各异,通过多靶点刺激来激活神经,尤其是激活神经传导通路,有望获得良好效果。因此,除经颅电刺激和TMS外,如何探索混合性刺激方式以有效治疗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国内各领域专家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也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关键技术问题。
06
Q6-何江弘教授:张艳教授、吴毅教授,广大病友十分关心TMS治疗的医保相关规定。张教授您来自北京宣武医院,吴教授来自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和上海在医保政策方面都颇具代表性。而且张教授侧重早期症状治疗,吴教授侧重后期稳定期治疗。想请问二位,就您所了解的情况,医保政策在TMS治疗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以及使用期限等方面,分别有哪些规定?
张艳教授:
当前,医保在TMS治疗这一领域尚未出台特别明确的规定。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不存在直接拒保的情况,但在报销环节,时常出现延迟现象,因此,在后续实际执行过程中具体会遵循怎样的政策,目前尚难以确定。由于医保报销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存在一定滞后性,所以关于TMS治疗能否报销以及报销的具体细则,暂时无法明确。
吴毅教授:
上海在TMS治疗医保报销政策方面有着明确规定:因脑卒中(涵盖脑梗死和脑出血)引发慢性意识障碍的患者,其TMS治疗费用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在上海医保体系内,脑卒中患者均符合此项报销条件。然而,若是因颅脑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则需全额自费承担TMS治疗费用。总体而言,上海针对脑卒中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医保政策相对宽松,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可开具TMS治疗处方,相关费用能够报销。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上海,经颅电刺激和经颅超声刺激的治疗费用尚未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07
Q7-何江弘教授:未来,对TMS在慢性意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您有何期待?
张艳教授:
期望TMS这一无创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技术,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希望临床医生在应用该技术时,严格遵循规范流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在科研领域,期待开展更多大样本的研究,产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TMS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吴毅教授:
我们期望在未来针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实施常规的PT和OT外,还能广泛应用神经调控技术,如TMS、经颅电刺激等,以此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在TMS治疗方面,实现精准定位和精准靶点刺激至关重要,这将极大地优化治疗成效。此外,借助导航技术或脑图技术,精确刺激目标靶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带来更多康复希望。
何江弘教授:
就个人而言,对TMS在慢性意识障碍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以下期许:首先,TMS在慢性意识障碍治疗方面的效果已日益明确。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期望广大医疗工作者能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运用这项技术。由于临床实践中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可能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或复杂的病症情况,仍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推动TMS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倘若遇到问题,大家可随时与同行展开交流探讨,亦或是像今日这样,组织专门的专家研讨专场,共同寻求解决之策。总之,期望能实现更多技术的综合运用,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专家介绍
何江弘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意识障碍外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与人机交互专委会 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康复分会 候任主委;中国认知学会意识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学组委员
● 专业特长:昏迷及植物状态促醒治疗。意识障碍隐匿意识的多模态检测与评定;无创及手术促醒。残存意识与运动意图的人机交互输出
● 主持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牵头制定中国专家共识3部。在意识障碍领域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吴毅 教授
●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
● 吴毅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9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授权专利14项,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2次和铜奖1次;近几年以通讯作者发表国内期刊论文84篇,SCI论文36篇;获得奖励10 余项,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张艳 教授
●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内科访问学者
● 现学会任职: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重症脑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人体器官与组织捐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