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发布 | 1969阅读

【OCIN LIVE】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新宾教授聚芯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临床应用体会深度漫谈

郭新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年3月17日至19日,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牵头的OCIN LIVE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动脉瘤专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为神经介入领域的同仁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助力中国神经介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本专题依托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中的动脉瘤专题展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副主任、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主任郭新宾教授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深入阐述了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临床应用体会。





















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特点



√  国内首创:DFT钴铬包芯丝编织密网支架,全丝显影,精准定位,可减少电偶腐蚀,降低缺血并发症率

√  国际首创:球化设计,支架输送更顺畅,减小血管壁刺激,最广的适应症

√  21系统输送系统:可到达颅内更远,更细的血管病变位置

√  短裙边设计:支架在释放过程中锚定更加稳固不易移位

√  规格型号全:101个规格可选,精确的尺寸设计



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分享应用病例



在会议中,郭教授首先讲解了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显著特点。其头端球化设计,有效避免对血管的刺激;全丝显影的升级,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强大的径向支撑力与良好的贴壁性,为手术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随后,郭教授分享了多个典型动脉瘤病例,如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等。对每个病例的瘤体大小、详细手术过程及复查情况,均进行了全面剖析。


关于单中心随访结果,共入组29例患者,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数据展示了良好的愈合情况。在临床试验方面,郭教授介绍了病例总数、参与临床中心、动脉瘤特征以及有效性评价等关键信息。


最后,郭教授总结认为,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工艺和各项参数上表现出色,是一款性能优良的支架。


以下为本次会议中,郭教授展示并深入剖析的多个动脉瘤方面的临床案例:


颈内动脉眼段不规则动脉瘤

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形态极不规则,瘤体上多发自囊,MRI 3D-SAPCE显示上段瘤壁强化,提示硬化缩窄。手术选择J-Tube™ 4*20mm+弹簧圈2枚,透视下见支架贴壁稳定,尾端伸展良好。即时VASO-CT造影见血流再通,6、12月随访支架无狭窄,动脉瘤愈合良好。


椎动脉夹层伴血栓硬化动脉瘤

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MRI 3D-SAPCE显示夹层伴血栓且瘤壁强化,手术选择J-Tube™ 3*30mm,透视下支架通体清晰可见,支架整体贴壁理想,6月CTA随访见夹层愈合,支架内无明显狭窄。


远端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2段一个动脉瘤,位置较远且血管细小,瘤颈狭窄,对支架导管的通过性要求高。利用J-Tube™ 2.75*17mm良好的头端塑性及径向支撑力释放到位,未扩张情况下即可见狭窄明显缓解,VASO-CT显示支架打开及贴壁效果满意,6月随访DSA见动脉瘤处无过度增生,愈合情况理想。


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多发动脉瘤,较大位者位于眼段上壁,手术选择J-Tube™ 4*20mm+6mm*20cm弹簧圈,即刻造影显示远近端打开及支架贴壁良好,术后6月DSA随访见动脉瘤完全愈合,小弯侧动脉瘤也消失,头端尾端的血管直径无变化,整体血管达到解剖学愈合。


颈内动脉大动脉瘤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至眼动脉段内侧大动脉瘤,瘤体最大径22.5mm,手术选择叠加使用JHFD-350-25、JHFD-350-30密网,及8个QC-25-50-3D弹簧圈。术后造影见血流恢复,6个月随访见支架内皮化理想,无过度内膜化,血管愈合满意。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临床单中心研究提示,共入组29例患者中,使用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见Raymond I级愈合25例、II级2例、I级加II级愈合比例达93%;12个月随访I级加II级愈合比例达96%,总体愈合比例较高。


全国9中心针对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临床试验有效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149例患者,入组7个月观察出血事件发生率低至0.7%,术后12个月目标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达87.2%,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



聚芯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工艺性能俱佳



√  支架全丝显影,可视性佳

√  径向支撑力好,头端尾端稳定

√  顺应性、贴壁性好

√  远期再狭窄率低,治愈率满意

√  工艺水平高




郭新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主任

河南省卫健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中心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缺血组全国委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

河南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2、2014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2021年,2022年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 30余篇


产品介绍


聚芯医疗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聚芯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