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发布 | 905阅读
脑血管-自定义
小儿-自定义

孟庆虎副主任医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假象

孟庆虎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孟庆虎副主任医师带来的: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假象,欢迎阅读、分享!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tial Spin Labeling, ASL)是利用自体动脉血中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血液的分布来显示脑灌注情况。

本例中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ASL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血流减少。ASL的参数标记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 time, PLD)如果设为1.5秒,则显示脑缺血区域;如果将PLD延长至2.5秒,就会发现缺血区域出现了血流灌注,而且与对侧相当,说明该区域存在侧支循环。

可以在ASL伪彩图上选择感兴趣区,得到其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数值;该数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定量价值。左侧的坐标轴显示了不同伪彩颜色对应的CBF数值,一般来说,“红颜色代表血流多”。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01

病例一

王X,女,31岁,主诉:一过性左手麻木伴左侧枕部麻木1月。MR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PLD 1.5s显示右侧大脑半球缺血更显著,这与临床症状及MRA情况相符,但是PLD 3.0s显示右侧脑血流明显增多,甚至比左侧还多。可以看到血液增多的区域,是整个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所以根据血流动力学,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血管网处于缺血扩张状态,血流缓慢,在1.5s的时候,原先血液还没有流走,新的血液没有流入;到3.0s的时候,新的血液流入了,但是处在扩张的血管网当中,从而表现为颜色更红。这是脑缺血患者血管网扩张、回流障碍、血液瘀滞的表现。


02

病例二

杨XX,男,6岁,主诉:发作性头痛10月。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供血,显影淡。



ASL(PLD1.5s)显示右侧血流较左侧多:



ASL(PLD2.5s)显示右侧血流较左侧增多更加显著:



但是强化灌注显示右侧缺血更重:(1)右侧CBF降低、CBV升高:



(2)右侧MTT及Tmax更长:



这个病人的原因同样在于右侧脑缺血、血管网血液瘀滞。其T2 Flair显示右侧常春藤征,即为血液瘀滞表现。



之所以PLD 1.5s及PLD 2.5s均显示右侧血液增多,而不象前一个病人,PLD 1.5s能显示右侧大脑半球血供减少,原因在于儿童脑血流旺盛、血流速度较成人更快,所以PLD时间应缩短,如取1s及2s。


03

病例三

刘XX,男,63岁,主诉: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5月余,加重1月。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V4段闭塞,由双侧颈内动脉可疑通过脑膜垂体干使基底动脉上段逆行显影。



ASL检查显示后循环缺血,但是基底动脉“高灌注”,红色十分显眼:



其实,这是动脉达到伪影的表现:

动脉到达伪影(Artery transmit artifact, ATA,又称动脉穿行伪影):往往发生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变区、缺血后代偿的侧支循环血管内,或者在闭塞责任血管的近端;在这些侧支循环血管或者闭塞血管内,由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所以进行ASL灌注成像时这些相对缓慢的血液仍然停留在血管内,故被称为动脉到达伪影。MRI公司往往把ATA当做干扰,想消除掉来显示准确的脑灌注情况,但其实这样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我们脑缺血医生来说是有意义的。


结论:
ASL是利用自体动脉血中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血液的分布来显示脑灌注情况。该检查方法虽然只有CBF一个参数,但是灵敏度高、结果直观,临床意义明确。需要注意的是脑缺血病人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判读,避免被误导,才能发挥其价值,正确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简介

孟庆虎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七年制硕士,导师为师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导师为于春江教授

● 从事脑血管病工作多年,2008年接受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显微外科培训,2014年于北京宣武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专项培训

●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 山东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山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首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二届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专注于脑血管搭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