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发布 | 1010阅读

拯救大脑,神通有道 | 微创脑科学™助力OCIN LIVE动脉瘤专场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2025 年 3 月 17 日至 19 日,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牵头的OCIN LIVE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动脉瘤专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为神经介入领域的同仁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助力中国神经介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值此盛会之际,微创脑科学™携手中国医生,共同推动动脉瘤治疗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助力医疗技术进步。





Case 1: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合并右侧颈内动脉C3段狭窄

术者:江苏省人民医院路华教授、林超教授和徐修鹏教授

患者女性,45岁,诉右侧上睑下垂十余天,头颅CT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和右侧颈内动脉C3段狭窄,拟手术方案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


术前影像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和右侧颈内动脉C3段狭窄。

image2.png


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超选动脉瘤流出道。


Fastrack支架微导管(0.027inch)沿微导丝输送至动脉瘤远端。


Tubridge沿Fastrack支架微导管(0.027inch)输送到位并于眼动脉以远释放。


支架内微导丝按摩。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造影剂滞留明显,Tubridge支架贴壁良好。


Case 2: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术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赵瑞教授和杨文进教授

患者女性,74岁,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头颅CT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拟行右侧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讨论专家指出Tubridge改进版相比初代支架,径向支撑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支架的打开贴壁能力及操作性能也有了改善,期待后续的随访结果。


术前影像显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image4.png


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超选动脉瘤远端。


自后交通动脉开口处至海绵窦段水平段缓慢释放Tubridge


导丝进行支架内按摩,以辅助支架良好贴壁。


术后造影显示Tubridge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Case 3:左侧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右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较前增大)

术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剑威教授、严敏教授

患者男性,67岁,左侧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2年,右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复查。全脑DS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右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较前增大),拟行密网支架植入术(经桡入路)。专家讨论指出Tubridge Plus具有“两维3D、全程显影”特点,相比Tubridge,极大提升了颅底部位的可视性,更好地判断支架打开和贴壁的情况,同时编织密度和编织角度的改变使得支架更容易打开和贴壁。

image5.jpeg


术前影像显示右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

image6.png


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远端。


自动脉瘤远端缓慢释放Tubridge Plus


进行导丝按摩,Tubridge Plus支架打开贴壁良好。




Case 4:左侧颈内动脉C5、C6段动脉瘤

术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剑威教授、严敏教授

患者女性,62岁,外院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半月余,全脑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5、C6段动脉瘤,拟行密网支架植入术。讨论专家指出Tubridge Plus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支架与血管壁的无缝贴合和卓越的血流导向作用。相比上一代,径向支撑力有所提升,打开贴壁更加容易。

image9.jpeg


术前影像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5、C6段动脉瘤。

image10.png


自脉前动脉释放Tubridge Plus


支架完全释放后,进行支架内导丝按摩帮助支架贴壁。


术后造影显示Tubridge Plus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

5-3.gif




Case 5:左侧颈内C6段动脉瘤

术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剑威教授、范卫健教授

患者女性,72岁,检查发现脑动脉瘤9天,外院MRA提示左侧颈内C6段动脉瘤,初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左侧颈内眼段),形态不规则,介入指征明确,因载瘤动脉大于5.5mm,故选择Tubridge Plus支架

image11.jpeg


术前影像检查显示左侧颈内C6段动脉瘤。

image12.png


Fastrack支架微导管(0.027inch)输送并释放Tubridge Plus于动脉瘤附近。


进行导丝按摩,Tubridge Plus支架打开贴壁良好。




Case 6: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术者:河南省人民医院李立教授、邵秋季教授和常凯涛教授

患者女性,69岁,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间断发作,无头痛等。当地医院行CTA示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拟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术,择期处理右侧动脉瘤。

image13.jpeg


术前影像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image14.png


微导丝超选至动脉瘤远端,Fastrack支架微导管(0.027inch)跟进。


输送并释放Tubridge于动脉瘤附近。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Case 7: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术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段传志教授、张炘教授

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头痛1周”入院,一周前因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头颅MR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头痛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逐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拟“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收入院。拟经导管颅内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脑血管造影术。


术前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image.png


自颈内动脉远端释放Tubridge于动脉瘤附近。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满意,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此次OCIN LIVE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动脉瘤专题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神经介入领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展示,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展现了卓越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临床应用的深入拓展,微创脑科学™将继续携手国内专家,推动神经介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