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脑膜中动脉栓塞术(MMAE)在CSDH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2024年多项高质量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
编写团队

李天晓
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白卫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01.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多中心随机试验
国内毛颖、刘建民等发起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Magic-MT,旨在评估与常规治疗相比,增加MMAE是否能降低中国人群CSDH的进展/复发率。研究纳入722例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接受栓塞治疗(360例)和常规治疗(362例)。结果显示,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和12.2%,差值为-4.93%(95%CI为-9.37至-0.63,P=0.02);栓塞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6.7% 对 11.6%,P=0.02)。该研究为MMAE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增加MMAE治疗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可减少血肿进展或复发,并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02.
前瞻性多中心联合治疗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干预试验EMBOLISE旨在评估采用Onyx液体栓塞系统进行MMAE治疗症状性亚急性或慢性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00例症状性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参与的前瞻性多中心试验,随机分组接受MMAE联合手术治疗(197 例)或单纯手术治疗(203例)。结果表明,与单独手术组相比,Onyx治疗组患者主要终点风险显著降低(4.1% vs. 11.3%,RR 0.36,P=0.0081),与手术过程相关的30天SAEs,Onyx治疗组和单独手术组无显著差异。此研究认为Onyx辅助MMAE可显著降低再手术率,且不会增加神经功能恶化或降低安全性,对于症状性亚急性/慢性SDH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考虑MMA栓塞。
03.
随机对照辅助标准治疗研究
STEM临床研究旨在分析使用Squid液体栓塞系统栓塞脑膜中动脉(MMA)是否能够有效治疗治疗CSDH,数据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共32家中心。310例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149例接受MMAE及标准治疗,161 例接受单纯标准治疗。结果显示MMAE辅助治疗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纯标准治疗组(16% 对 36%,优势比 0.36,95%置信区间 0.20-0.66,P=0.001),两组 30 天内主要致残性卒中或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 对 3%)。该研究证明使用Squid液态材料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CSDH可显著降低治疗失败率,同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性卒中率,有望作为标准医疗和外科治疗策略的辅助手段。
04.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机理获病理支持
Hyun Kim等对常人与自发性复发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硬脑膜做了对比研究,发现组织学上,硬脑膜的硬膜边缘细胞(DBC)层与骨膜无法区分。患者DBC层和骨膜单位体积组织中的血管数量是正常对照的5.9倍。DBC层和骨膜含有在正常组织中未观察到的病理性窦状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通过穿通动脉与脑膜中动脉相连。研究认为骨膜中的新生血管似乎起源于DBC层;这可能是复发性自发性CSDH的一个潜在病因。为MMAE以通过穿通动脉阻断病理性毛细血管的血液供应提供了组织学基础。
05.
脑膜中动脉栓塞的评价标准获得验证
Shankar等提出的MMAE的分级标准获得临床验证。分级基于影像学,基于MMAE栓塞的范围分为0、1、2、3级,文中对于栓塞范围和血流动力特征做了详尽表述,其中2级(栓塞供血区50-75%)和3级(75-100%)被认为MMAE技术成功。这一分级为MMAE提供了评价标准,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一致性,因此应用前景广泛。
06.
系统综述肯定了MMAE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
MMAE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鲜有报道,Sima V.综述了13篇报道,应用场景除了慢性硬膜下血肿,还有血管畸形和动静脉瘘、肿瘤和急性硬膜外血肿,肯定了MMAE的效果和安全性。
07.
多中心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2018年至2023年期间,在北美14个中心因慢性硬膜下血肿接受MMAE治疗的连续患者被分为3组:(a)颗粒材料组,(b)Onyx(一种液态栓塞剂)组,(c)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组。研究终点为非计划的补救手术、影像学成功(末次成像时血肿厚度减少≥50%,”至少2周”)以及严重并发症。所有匹配分析均对年龄、性别、同期手术、既往手术、血肿厚度、中线移位、术前抗栓治疗以及基线改良 Rankin量表评分进行了控制。研究发现在MMAE中,不同栓塞材料在影像学改善、补救手术或严重并发症方面没有差异。目前的随机试验仅使用液体栓塞剂,而这些数据表明,未来涉及颗粒材料的试验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08.
一项临床前解剖学研究及前瞻性临床研究
Lars Wessels设计了一个模板,并依据2014年至2018年所在科室收治的237例有占位效应的CSDH 患者的血肿定位情况,确定该靶点定位用于CSDH可达性的可行性。认为基于模板的靶点定位方法用于MMA定位,可能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且经济高效的技术,可在一次手术中通过同一钻孔实现有占位效应的CSDH的手术引流及MMA闭塞。
09.
MMAE与AI的结合
日本学者在两家机构的8例血管内液体栓塞手术中,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Neuro-Vascular Assist,日本东京iMed科技公司)。该软件可实时自动在双平面荧光透视图像上检测液体栓塞剂,当栓塞剂到达预设区域时,会向操作者发出提示。利用手术录像评估提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这是首篇关于实时人工智能辅助人体液体栓塞手术的报告。该系统在液体栓塞手术中展现出较高的提示准确性、安全性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手术支持有望推动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
10.
贝伐单抗(BCZ)
商业名称为阿瓦斯汀,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抑制过度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表明,它可能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治疗中发挥潜在作用。近期研究显示,CSD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比此前认知的更为复杂,硬膜下积液中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的浓度,这也是导致其高复发率的一个因素。在近期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系列研究中,动脉内注射贝伐单抗已显示出有前景的治疗效果,它可能成为脑膜中动脉栓塞术的一种可行替代方案。如果这种治疗方法成功,将显著降低CSDH的复发率,并减少诸如视力丧失等严重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尽管关于栓塞剂的选择、栓塞程度的评价以及介入栓塞的最佳时机上仍然存有争议,2024年多个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已经证明介入治疗在CSDH处理中展现出明显的疗效优势。
编写专家简介
李天晓
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主任。
主要学术任职有: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提升及继续教育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杂志主编,《Frontiers in Neurology》执行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

白卫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早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曾任河南省人民医院颅内血管畸形专科主任,韩国首尔AMC医疗中心访问学者,现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从事神经介入专业20年,在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例如脑和脊髓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瘘以及脑静脉性疾病,尤其治愈性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方面,在国内享有颇高声誉。在此专业领域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参编《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新入路——静脉入路》等多部专著。目前担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部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首届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等学术职位。

点击上方图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