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Gard AP, et al. Neurocrit Care. 2017 Jun 13. doi: 10.1007/s12028-017-0417-4. [Epub ahead of print]】
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的应用可能增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EVD)穿刺道出血的发生率。EVD术后24小时使用肝素是安全的,但术后4小时内立即给予肝素的安全性仍不得而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Andrew P. Gard等对aSAH患者在EVD术后4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治疗应用肝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表于2017年6月《Neurocritical Care》在线。
该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仔细查看术后影像学图像中有无穿刺道出血。早期肝素化组指EVD术后4小时内给于患者使用肝素,在术后4-24小时内给予肝素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穿刺道总体出血率为26.1%,早期肝素化组出血率5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5% CI,19.3(3.4-109),P<0.005];而且早期组的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图1)。

图1. EVD术后4小时与4-24小时肝素化患者穿刺道出血率比较。
最后作者指出,脑室外引流术后4小时内使用肝素显著地增加穿刺道出血的风险。建议在EVD术后至少等待4小时,方可施行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以避免肝素等抗凝药物致使或加重穿刺道出血。
(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