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9日,第九期【十万“伙”急】手术直播圆满举办,手术特别关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械取栓技术。微创脑科学™携手中国医生,共同推动取栓技术的创新发展,助力医疗技术进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在直播中演示了一例使用X-track颅内远端导管进行支架内取栓的病例。
术前造影提示支架内血栓。
路图下,微导丝走远,中间导管跟进,带领X-track颅内远端导管通过密网支架,进行抽吸。
术后造影显示血栓抽吸成功,前向血流改善。
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演示了一例MEVO串联病变使用X-track颅内远端导管抽吸取栓手术。
术前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病变。
微导丝引导X-track颅内远端导管上高,抽吸一次,抽出大量血栓。
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团队甘淑娟教授带来大脑前动脉闭塞一例,拟经BASIS技术治疗。
术前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闭塞。
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超选至A1段。
释放取栓支架于远端进行保护。
上高X-track颅内远端导管,稳定支架,输送球囊扩张狭窄部位。
术后造影显示狭窄闭塞段血管重塑良好。
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带来一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大负荷血栓,拟行BADDASS技术进行治疗。
术前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微导丝引导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远端。
在近端球囊辅助下,经微导管释放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于病变部位,进行取栓。
进一步抽吸之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团队张敏教授带来一例颈动脉串联病变,远端大负荷血栓的病例操作。
术前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串联病变,近端血栓。
6F X-track颅内远端导管随球囊导管上高于近端抽吸。
继续上高X-track颅内远端导管进行抽吸。
远端释放保护伞后,继续抽吸。
球囊扩张狭窄段,并释放支架。
术后造影显示远端血流通畅,血管重塑良好。
漳州市医院易婷玉和曾立三教授带来一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病例。
术前造影显示远端血管血流不畅,累及大脑中动脉,前后交通动脉瘤。
微导丝超选至大脑中动脉,X-track颅内远端导管上高抽吸。
送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至大脑中动脉远端,拉出部分血栓。
上高X-track颅内远端导管,继续抽吸。
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
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团队潘志南教授带来一例MEVO抽吸取栓病例。
术前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微导丝和微导管带领X-track颅内远端导管上高,抽吸取栓。
术后造影显示抽吸有效,远端血管再通。
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团队林定来教授带来一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抽吸取栓病例。
术前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释放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并联合抽吸导管进行抽拉结合取栓。
术后造影提示远端闭塞再通。
NeuroHawk Pass17/21颅内取栓支架包含多规格型号可适应血管直径1.5mm-5.0mm;部分规格可兼容0.017inch微导管。其中3mm小直径支架,不仅满足远端血管取栓需求,同时提供最长40mm长规格支架来满足临床大负荷血栓及长血栓的取栓临床应用场景。
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通体显影,全系兼容0.021inch微导管,复合网孔设计可适应嵌合各种血栓,在迂曲的血管中展现良好的贴壁性和优秀的径向支撑力。
X-track颅内远端导管采用了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和双丝编织结构,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可全面满足临床术者对导管的需求。同时平衡了导管近端支撑和远端柔软两大特性,推送阻力更小,能够轻松到达更远的病变位置。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