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发布 | 139阅读

JAMA:反桥接治疗试验POST-UK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通过有效恢复闭塞大血管的血流,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已经大大改变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策略。然而,尽管血栓切除术实现了近全到完全的再灌注(eTICI 2c-3,表明可见血管的90%-100%再灌注),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卒中患者在90天内无残疾。通过血栓切除术实现颅内近端大血管的血管造影再通可能并不等同于微血管循环的有效再灌注。远端动脉中持续存在或新出现的血栓(可见)以及微循环中(不可见)血栓可能会损害脑组织的灌注,促进干预后的梗死扩大,并降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针对这些血栓,CHOICE 2b期试验表明,在成功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动脉内注射溶栓剂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策略,可以提高患者无残疾生存的机会。然而,CHOICE试验提前终止,样本量有限,这可能导致对真实治疗效果的估计不准确。


尿激酶是一种经济实惠且易于获得的溶栓药物,广泛应用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之前的试验中,动脉内给予尿激酶被用作取栓不成功患者的辅助治疗,并在当前的中国指南中得到认可。最近,一些试点或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动脉内尿激酶作为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辅助治疗,但结果存在矛盾。在成功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动脉内给予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不明确。


2025年2月来自新桥医院的杨清武教授等在JAMA上公布了POST-UK试验结果,旨在研究动脉内给予低剂量尿激酶对取栓后实现接全到完全再灌注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为研究者发起的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试验,在中国35家医院开展,共纳入535名发病24h内(最后看起来正常)颅内近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这些患者通过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实现了近全或完全的再灌注,且在手术前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招募时间为2022年11月15日至2024年3月29日,最终随访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4日。


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动脉内尿激酶组(在初始目标区域单次注射100,000 IU动脉内尿激酶;n = 267)或对照组(未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n = 267)。


主要疗效结局为90天时无残疾生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的患者比例。主要安全性结局为90天时的死亡率以及48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共纳入535名患者(中位年龄69岁;223名[41.8%]为女性),其中532名(99.6%)完成了试验。90天时,动脉内尿激酶组无残疾生存的患者比例为45.1%(120/266),对照组为40.2%(107/266)(调整后的风险比,1.13 [95% CI, 0.94-1.36];P = 0.19)。两组在90天死亡率(分别为18.4% vs 17.3%;调整后的风险比,1.06 [95% CI, 0.71-1.59];P = 0.77)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1% vs 4.1%;调整后的风险比,1.05 [95% CI, 0.45-2.44];P = 0.91)方面无显著差异。


三项试验的meta分析,还是差一点。期待TECNO(NCT05499832)和2BE3(NCT06034847)两项正在进行中的试验结果。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实现近全至完全再灌注后,辅助性动脉内输注尿激酶治疗并未显著提高90天时无残疾生存的可能性。


文献出处:

JAMA

. 2025 Feb 18;333(7):589-598. doi: 10.1001/jama.2024.23480.


Intra-Arterial Urokinase After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POST-U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