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发布 | 628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病例夹】一例颈内动脉T栓塞急性闭塞再通术的思考

魏继鹏

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朱鹏涛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简介


患者:男,52岁。


主诉:因左侧肢体伴言语不能4小时。


病史:患者于2月19日10时许家人发现患者摔倒在地,同时出现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于外院行头颅MRI+MRA检查提示:左侧额顶颞叶急性大面积脑梗塞,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远端未见显影,为进一步治疗转我院治疗。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8/71mmHg。疼痛0分,意识昏睡,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眼向左侧凝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右偏,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2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左上下肢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右侧偏身浅感觉减退,右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12分(意识2,右上肢4,右下肢4,凝视1,失语1)。


检查:血常规、凝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影像



患者左侧额顶颞叶大面积脑梗塞,左侧大脑中闭塞。

image1.png

image2.png

image3.png


>>>>
术前诊断

1、急性左侧大面积脑梗死

2、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
手术策略

拟实施手术方案:全脑血管造影+急诊取栓术


>>>>
术前讨论要点及风险评估

1.患者中年男性,无脑血管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心脏病史,术前从MRA预判可能为栓子脱落导致血管闭塞,目前无法明确血栓来源,可能手术后血栓仍然有脱落可能。

2.患者术前未进行二级预防治疗,抗板不足,手术过程或者术后支架补救可大致急性血栓形成。

3.患者目前表现为症状性颅内血管闭塞,头颅MR提示大面积脑梗死,MRA提示左侧大脑中闭塞,有急诊开通适应症,血压控制可,能耐受手术。


>>>>
术中器械

长鞘:Neuronmax 8F

抽吸导管:ACE60

取栓支架:Solitaire™ 6*30,Trevo4*30

微导丝:.014synchro 300cm

微导管:rebar18



手术过程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颈外动脉-眼动脉未见代偿至颅内,颈外动脉无明显延迟;C1段有鼠尾征特点,无房颤病史,当时考虑近端夹层或者狭窄可能性,做好串联病变的策略。拟抽吸导管过病变后,远端抽吸后,清除血栓,再做近端病变。非责任血管术前有MRA提示前后交通都未开放。造影未做非责任血管。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颈外动脉-眼动脉 00_00_00-00_00_30.gif


使用0.035" 导丝在5F MPA辅助下尝试通过闭塞段缓慢通行至C1远段,通过较顺利,微导丝微导管顺利到达眼动脉段,通过中间管造影,排除近端夹层,远端考虑T栓塞,利用导引导管高到位,阻断血流,防止血栓逃逸,同时微导丝微导管顺利越过闭塞段,超选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3,摆放Solitaire™ 6*30取栓支架,同时避免造影,使用SWIM技术取栓1次,支架及中间管均未见到血栓,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血栓取出再冒烟、造影,避免血栓逃逸。

使用0.035 导丝在4F MPA辅助下 00_00_00-00_00_30.gif


选用0.014" 300cm微导丝经Rebar-18微导管输送M2段,同时在微导管支撑下将ACE管输送至C7,撤出0.014"微导丝,冒烟确认位于真腔,沿Rebar-18微导管将Solitaire™ 6*30mm AB取栓支架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撤出微导管释放取栓支架。SWIM技术2次,大脑中再通,同时大脑前A2段闭塞。术前我们提供了磁共振的弥散跟TOF MRA,根据病灶来看,他的梗死局限于左侧大脑半球,额叶弥散受限不明显,可能大脑中栓塞后继发血栓形成,致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磁共振对侧未见右侧大脑前,由左侧颈内动脉供应双侧大脑前,后续大脑前动脉闭塞考虑血栓逃逸。

image.png


选用0.014" 300cm微导丝经Rebar-18微导管输送A3段,同时将抽吸导管头端塑性个小弯头,将抽吸导管置于A1段,撤出0.014"微导丝,冒烟确认位于真腔,沿Rebar-18微导管将4.0*30mm Trevo取栓支架送至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缓慢撤退微导管释放取栓支架。因大脑前迂曲,血管直径小,微导丝塑形弯度更大,选用导丝更柔软,可快速顺利沿真腔通过病变。大脑前直接较小,ACE60抽吸导管无法前送,只能将支架直接回撤至抽吸导管内。拉栓时动作尽量缓慢轻柔。

image.png


在支架铆钉下将抽吸导管至于A1段,保护大脑中,SWIM技术2次,大脑前再通。

在支架铆钉下将抽吸导管至于A1段 00_00_00-00_00_30.gif

image11.png

image12.png


术后情况: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麻醉醒后NIHSS评分好转,复查头颅CT未见大面积脑梗死,出院后继续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立普妥调脂稳定斑块。出院时NIHSS 2分。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总结及体会


1.急性脑梗死提示颈动脉鼠尾征时可能的原因为血管夹层、狭窄、血栓、炎性。本例患者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无房颤病史,最先考虑患者夹层可能性比较大,但在过抽吸导管时,术者感觉非常通顺,无阻力,将5F管至于海绵窦段时,造影提示海绵窦以下血栓量并不大,海绵窦以上血栓负荷量大,远端完全闭塞,考虑为T型栓塞,能证实病变为栓塞导致,手术方式改为SWIM技术较为合理。

2.支架选取上,选用大直径以及大口径抽吸导管Solitaire™ 6*30取大脑中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以上较为合理。

3.MEVO取栓时,血管直径往往较小,尽量选用头端较柔软的微导丝,通过病变时导丝可以塑性成大弯或者成袢行走。支架回撤时往往中间管或者抽吸导管无法前推成半回收状态,需要将支架裸拉到中间管内,须防止血栓脱落,动作要轻柔。特别是大脑前血栓,有可能在拉栓时,容易掉落到大脑中,本病例将抽吸导管头端塑性为一个小弯头,至于A1段,支架回拉完全进入抽吸导管后,在负压下撤出系统,避免血栓脱落至大脑中。



术者简介


image14.jpeg

魏继鹏

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疑难病罕见病学组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学会委员

image15.jpeg

朱鹏涛

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主治医师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2年,曾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修脑血管介入治疗,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以第一术者完成经股动脉、桡动脉脑血管造影1000余台,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椎动脉、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以第一助手完成急诊取栓300余台

广东省保健协会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康复分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