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发布 | 1093阅读
脑肿瘤-胶质瘤
脑肿瘤-髓母细胞瘤
脑肿瘤-自定义
小儿-儿童肿瘤

【病例分享】赵杰主任:儿童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与低级别胶质瘤

赵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赵杰主任带来的儿童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与低级别胶质瘤,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1


男,10岁,间断头痛6天入院。
体查:步态稍不稳。

影像学资料:

术前磁共振


术前CT


头部CT显示:第四脑室可见一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最大层面83mm*37mm,平扫CT值约83*37HU,内可见结节状高密度灶;临近脑实质及第四脑室受压,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张。
头部MRI显示:第四脑室可见一不规则等-稍长T1稍长-长T2信号灶,最大层面大小约51mm*36mm*45mm,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可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幕上脑室扩大。
枕下后正中入路全切除病变。
病理检查:髓母细胞瘤(WHO 4级)。组织学分型:经典型。分子分型:考虑非WENT非SHH型。免疫组化结果:GAB1(-),YAP1(-),β-Catenin(膜+),P53(-),Syn(+),Ki67(30%),NeuN(弱+),INI1(+),GFAP(-),Olig2(-)。特殊染色:双氨银染色(-)
术后建议辅助治疗。


术后CT


术后磁共振



病例2


男,4岁,行走不稳5月余,加重10天入院。
体查: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头部CT显示:小脑蚓部及四脑室见大小约48mm*45mm的稍高密度灶,CT值约43HU,有分叶,边缘可见少许斑片状钙化灶,第四脑室受压,幕上脑室系统扩张,双侧脑室周边旁见斑片状低密度灶。

术前CT


枕下后正中入路全切除病变。
病理检查:室管膜瘤(WHO 3级,PFA组);免疫组化结果:GAB1(-),YAP1(-),β-Catenin(膜+),P53(野生型),Syn(-),Ki67(热点约40%),NeuN(-),INI1(+),GFAP(+),Olig2(-),EGFR(弱+),ATRX(弱+),H3K27Me3(-),EMA(-),CD34(-),Vimentin(+),MYOD1(-)。

术后建议辅助治疗。


术后磁共振



病例3


女,13岁,头痛6月,呕吐1月,加重4天入院。
体查:步态不稳。
头部CT显示:四脑室内大小约35mm*32mm囊实性占位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点状钙化影,边界显示欠清。小脑实质向周围推挤移位,幕上脑室显著扩张。
头部MRI显示:第四脑室扩大,内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呈不均匀稍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清楚,大小约32mm*26mm*24mm。增强扫描后病灶不均匀环形强化,慕上脑室系统扩张。

术前磁共振


术前CT


枕下后正中入路全切除病变。
病理检查:IDH野生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 2级),免疫组化结果:GFAP(++),Ki67(2%+),P53(少数+),IDH1(-),H3K27M(-),Olig2(+++),EGFR(-),ATRX(+++)。分子病理结果:MGMT非甲基化,IDH野生型,1P36和19q13染色体FISH检测结果:1P36(-)/19q13(-)。
术后建议辅助治疗。

术后CT


术后磁共振


术后3月后第二次磁共振



体会与思考


四脑室是儿童后颅窝肿瘤较常见的起源部位。不仅包括四脑室内肿瘤也包括起源于四脑室周边结构并向四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较为常见的四脑室肿瘤有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低级别胶质瘤等。多数儿童四脑室肿瘤可以通过术前病史及影像学资料预测病理类型。但也有部分肿瘤术前判断较为困难。

由于三类肿瘤均在四脑室内生长发展,因此常会出现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这使得其处理及围术期管理较为棘手。除考虑切除肿瘤还要兼顾脑积水的处理。目前对此问题尚缺乏广泛有效共识。通常四脑室肿瘤患者是以脑积水为首发症状就诊,亦有以小脑症状或脑干受累症状就诊。其中髓母细胞瘤由于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其脑积水症状出现较早,程度更重。

以上三种儿童四脑室肿瘤虽主体位于四脑室内,但并非直接起源四脑室内结构。常为临近结构组织起源并长入占据四脑室内。由于病理性质不同,其生长方式亦不相同。在影像学上,三类肿瘤均有一定特点,通过对术前影响需资料的研判可以对肿瘤性质获得初步的结论。后续暴露肿瘤后通过肉眼及镜下观察快速病理切片进一步证实肿瘤的性质并指导后续手术过程。其中髓母细胞瘤更具有侵蚀性。虽起源于小脑蚓部,但除可压迫脑干外亦可侵蚀脑干背侧即四脑室底。这使得髓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难度增加,术中除需要保护好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外,还要保护好四脑室底面即脑干背侧面。室管膜瘤更倾向于钻孔样生长,可以经正中孔外侧孔长出四脑室至椎管内或者从侧方包绕延髓及附近血管,因此不建议在不明确的情况下肆意拖曳肿瘤。但是室管膜瘤向上经导水管长至三脑室者罕见。低级别胶质瘤由于偏良性,常可见到肿瘤缓慢进展的迹象,比如幕上脑室慢性扩张等。上述肿瘤累及闩部时会在切除过程中遭遇心率血压变化,要审慎分析不可过早放弃全切肿瘤的计划。

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是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低龄及复发患者的治疗上。复发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仍然是小儿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复发灶个数有限且体积较大者仍可以考虑手术,但通常以化疗与放射治疗为主。由于室管膜瘤对放射治疗与化疗均只是中度敏感,因此手术在室管膜瘤的治疗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复发室管膜瘤,特别是低龄及伴有恶性程度增高的复发及远隔部位甚至播散性复发者仍缺少有效治疗手段予以控制。这同样也是小儿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部分复发的室管膜瘤患者可以考虑再次手术切除,并有机会控制肿瘤。低级别胶质瘤在三者中预后相对较好,如术中将肿瘤全切(直接起源于脑干背侧者,在切除过程中须小心辨认脑干正常界面),多数可以不实施后续辅助治疗。但仍应常规定期复查。

对以上三种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治疗思路并做出相关预测。



专家简介


赵杰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神经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 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小儿亚专科主任,儿童脑肿瘤MDT团队牵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积水诊疗中心负责人

●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委员会小儿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2年2月-2013年3月曾在美国犹他大学(UTAH UNIVERSITY)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与基本儿童医学中心(PRIMARY CHILDRENS MEDICAL CENTRE)神经外科进行访学1年


点击二维码,查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