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魏俊吉教授团队,于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10.6,中科院1区TOP)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clinical studies”(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前研究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的文章。该研究通过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全面评估了工程化细胞外囊泡(EEVs)在缺血性卒中(IS)治疗中的疗效,揭示了其相较于天然细胞外囊泡(EVs)的显著优势。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李鹏涛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魏俊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韩钦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图1. 两种工程化EVs及其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作用。
图2. 森林图显示EEVs治疗对缺血性中风中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a) 梗死体积百分比;(b) 梗死体积大小;(c) 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d) Zea-Longa评分。
图3. 森林图显示EEVs治疗对缺血性中风行为影响的效果。(a) 旋转棒试验;(b) 网格行走试验;(c) 黏贴去除试验;(d) Morris水迷宫试验。
图4. 森林图显示EEVs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后促炎因子释放的影响。(a) IL-1β;(b) IL-6;(c) TNF-α。
总结研究
声明:研究内容基于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不涉及任何潜在利益冲突。
作者简介

魏俊吉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WH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 重点亚专业为神经外科急重症:包括重型颅脑创伤、急性脑血管病、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神经外科相关手术后的重症管理。2010年以来,积极推动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牵头成立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带领全国相关协作单位共撰写相关中国共识及指南十余部,主编、主译及参编相关书籍及教材20余本
● 社会兼职: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分会常务副会长;第三届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副理事长;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临床神经外科》、《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创伤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国家级临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
● 科研方向为神经损伤的机制、干细胞及其他相关修复机制研究,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病机制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神经重症患者的颅内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科委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技术研发计划,以及3项国家“863计划”研究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的研究,曾获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自然科学奖)。2000年以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英文文章50余篇,发表中文文章50余篇
韩钦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骨干,“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
● 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研究,主攻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与免疫细胞相作机制研究
● 在Hematol Oncol.、Cell Death Differ、Ce sci等著名杂志上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完成的项目成果“Fk1 间充质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及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的项目成果“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于细胞转化医学分会常委,《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
李鹏涛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 师从魏俊吉教授
● 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创伤性脑损伤的精准治疗;干细胞外泌体的工程化修饰;生物纳米材料的应用
● 研究目前以第一/共一发表SCI 11篇,总影响因子41分,其中10分以上2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